“老友,我在巴东县野三关镇避暑。这里比武汉凉快多了,植被多,适合养老……”8月13日上午,来野三关镇森林小镇避暑的武汉游客杨军给友人打去电话。
从利川市苏马荡到巴东县野三关,杨军是位暑迁“候鸟”,如今他却在野三关镇买下避暑房,准备“安定”下来。
“今年旺季以来,来森林花海以及森林小镇避暑的游客较多,人数增幅相比去年达到40%。”野三关镇森林花海景区运营总监罗敏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武汉市民杨军并非孤例。众多武汉游客甚至省内外游客的避暑目标发生“转移”。仅2022年,就有7万人涌入野三关,使得多家民宿一房难求,避暑房销售也十分火爆。
可以说,巴东县野三关镇以“凉”资源博得“热关注”,带来“热经济”。
避暑 为何选择野三关
抬头见云海,低头闻硒土。远山青如黛,近绿却成荫……8月13日,当记者驱车来到巴东县野三关镇时,清凉感随之而来,“满眼绿”让人远离喧嚣。
野三关是东进西出第一关,入渝达川第一哨。这里平均海拔1200米,是北纬30°自江汉平原进入中西部的第一个海拔至高点,是“离东部最近的西部,离平原最近的高山。”
这里夏季平均气温22℃左右,因此野三关被称为“华中凉都”。
建成“华中凉都” 并非一日之功
高山民宿避暑、花海林间露营,从璀璨巴楚文化到浓郁美酒文化,野三关是隐藏在长江、清江之间的高山明珠。
雄踞蜀道第一关的野三关,3小时直达武汉,4小时通达全国大部分地区。紧邻沪汉蓉高铁、G50高速、318国道,毗邻恩施、宜昌机场,野三关区位条件优越。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交通优势, 近年来,野三关大力发展避暑经济。该镇在经营民宿已达 300家,客房约达 2800间,床位约达4900张。
来自湖南岳阳的贺先生选择野三关镇森林花海旁的民宿避暑。“我们5、6个人已经住了20多天,还要继续住下去。”贺先生说。
“近年来,野三关镇投资建设水厂、污水处理厂,让绿水青山依旧‘带笑颜’。投资5000万元修建旅游等级公路近50公里,改造升级5G网络基站10个,还专门建设一条10千伏输电线路。基础设施为避暑经济护航。”野三关镇党委宣传委员、副镇长张梅介绍。
既要引客来 还要留得住
8月13日下午,记者走进野三关森林小镇。人流熙熙攘攘,更有武汉市民前来咨询购房。
该旅居地产板块森林小镇于2018年投资建设,随着一期、二期项目陆续交付,烟火气越来越旺。
早晨,避暑“候鸟”们漫步花海、林地、老街;午饭后,大家来到森林小镇,到健身房、高尔夫球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瑜伽室、图书室等功能区内享受惬意的午后时光;而到了晚上,大家在文化广场跳起广场舞,感受“慢时光”。
不仅如此,记者当天走访发现,此处还配置了同济协和退休老专家康养医疗工作室。“我们这的业主年龄一般在50-70岁,占比能达到80%。所以‘银发一族’的养老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面。”野三关森林小镇总经理杨玉丽表示。
“我们在这里买了一套房,带着孙子一起。”65岁的黄阿姨从武汉来。在森林小镇,超市、社区康养中心、菜场、快递超市等配套早已投入使用,让更多“候鸟”住得舒心。黄阿姨早已习惯这里的“清凉生活”:“不无聊,蛮多活动。”
黄阿姨告诉记者,2024巴东野三关半程马拉松赛将于8月25日在野三关镇启程。近年来,野山关以研学游、体育赛事、乡野实景演出等活动为契机,多方发力催热避暑经济。
同时,野三关线下开发多条旅游线路,推出景区联票、门票减免等优惠措施。全方位、多领域开展宣传营销,让野三关接待游客数量持续攀升。
“凉资源”撬动“热消费”
“我们饭店开了42年了,以前来的多数是路经318国道的货车司机。2018年以后,避暑的游客多了,森林花海、森林小镇带动了我们当地经济。”野三关镇318国道旁的某饭店老板黄远猛告诉记者。
“一楼餐厅,二楼民宿,三楼自家住。”这是当地居民的创业新模式。仅森林小镇度假区的民宿就为社区提供长期就业岗位160余个,临时用工12000余人次。“这个不单是解决当地居民就业问题,还让‘80后’‘90后’安心返乡。很多年轻人有回来创业的、做电商的、做旅游业的。”野三关森林小镇总经理杨玉丽表示。
记者还了解到,以前当地的农产品没有销路,而现在当地产的土豆、南瓜供不应求,不仅是民宿、餐馆的“香饽饽”,更是远销周边地区。
“过去,这个地方的家庭年均收入不到2万元,现在的家庭年均收入基本上在20-30万元。”杨玉丽说。
“凉资源”加上“硬措施”,带动避暑经济迅猛发展。据野三关镇文旅部门初步统计,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直接带动经济收入近3亿元。
如今,野三关镇烟火气旺起来,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起来,经济火热起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旅游避暑经济的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基础配套,丰富旅游产品,让野三关的避暑经济持续升温,成为乡村振兴发展新引擎。”野三关镇党委宣传委员、副镇长张梅表示。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
🌊总编|余建军
🍮主编|邓 婕
🍍编 审| 万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