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雙流區文旅局、人社局及四川省旅遊學校聯合主辦的“文旅戰略人才培養計劃”啟動儀式暨雙流區“非遺進景區”項目發佈儀式在成都雙流區海濱城景區舉行。據瞭解,該活動釋放出雙流區文體旅局致力於借助科創資源優勢和公園生態價值優勢,進行協同創新轉化和公園生態價值轉化的信號。
雙流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薛燕、四川省旅遊學校校長趙曉鴻、雙流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局長李德良、雙流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局長張亞飛及雙流區政府相關領導、嘉賓及學校代表出席瞭此次活動,共同見證啟動儀式。
“文旅戰略人才培養計劃”啟動
系列高“含金量”人才政策接踵而至
“我們真誠希望省旅遊學校的師生以此次簽約儀式為契機,與我們結為‘城市合夥人’、構築‘發展共同體’,攜手開創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未來。”雙流區人民政府副區長薛燕表示,雙流正搶抓創建天府旅遊名縣和文旅產業融合示范區的戰略機遇,此次校地合作將為該區發展文旅經濟和創建天府旅遊名縣、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當天,活動現場啟動瞭雙流區“文旅戰略人才培養計劃”。據雙流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局長李德良介紹,該“計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搭建旅遊發展平臺為重點,以“行校企地”融合發展為依托,聚焦促進空港文創產業人才成長發展,全要素、全方位、全覆蓋謀劃旅遊人才培養,科學確定人才培養規模,優化人才空間佈局,在選拔、培養、評價、使用、保障等方面進行體系化、鏈條式設計,力爭3—5年內為雙流區旅遊發展事業開展一批專場培訓、拓寬一批文化創作、解決一批就業崗位、落地一批科研成果、培養造就一大批適應新發展階段急需的旅遊人才。
此外,系列“含金量”極高的人才政策接踵而至,包括對文旅行業取得高級工及以上的技能人才按規定給予高技能人才補貼;支持旅遊行業職業院校、培訓機構和相關企業進行校企合作,開展旅遊職業技能培訓並給予補貼;對旅遊6行業相關企業引進的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應屆畢業生給予安傢補貼,並享受人才公寓支持政策。
活動現場,四川省旅遊學校和成都浩海立方海洋館有限公司簽訂瞭戰略合作協議。據悉,此次校企緊密合作,將有效進行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互利互惠。其中,四川省旅遊學校將給予景區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可派出優秀教師掛職、安排優秀學生實習等;景區則主要利用設施、設備、環境、資金、經營和就業安置等優勢資源,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景區高層管理人員可聘為為實習基地主任,中層管理人員聘為實習基地指導教師,對於優秀的學生也將提供工作機會。
四川省旅遊學校校長趙曉鴻表示,作為全國最早設立的旅遊院校,四川省旅遊學校在旅遊行業有較大影響,學校將整合校內外資源,結合雙流創建天府旅遊名縣建設的契機,在雙流文旅人才培養、產品研發、市場推廣等方面發力,為推動雙流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在地學校的貢獻。
為更好推動協同創新轉化和公園生態價值轉化,雙流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局長張亞飛透露,今年該局還將分別與四川師范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四川音樂學院等高校就規劃設計、文化研究、場館設計、文創產品設計等項目展開合作。
沉浸式體驗非遺文化
將非遺與景區進行深度融合
活動現場,中國夏佈畫研究院院長王少農現場在夏佈上作畫,非遺傳承人陳世雲舞動著剪刀展示瞭精湛的剪紙藝術。
此外,一段5分鐘的雙流區非遺集錦短視頻對雙流非遺文化進行瞭全面呈現。據瞭解,雙流區共有18項區級及以上非遺項目。為瞭讓非遺文化更可感可觸,雙流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策劃瞭非遺進景區的活動。
雙流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副局長何健表示,雙流文旅要高質量發展,就要做到深度融合,非遺與景區的融合是雙流區新時代文旅融合的重要內容之一。他認為,景區植入非遺文化,能讓景區的載體內涵更豐富,也能釋放景區活力。
“說到雙流非遺,就不得不提黃龍溪古鎮的火龍燈舞。”雙流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資源開發科羅明說,每到重大節假日,黃龍溪景區就會安排在夜幕之下打火龍,璀璨的煙火把整個古鎮映照成火樹銀花的模樣。受歡迎的火龍燈舞也早已走出黃龍溪,走進鳳翔湖、空港花田等景區,展示給更多的遊客。
羅明透露,為瞭讓非遺走進尋常百姓傢,雙流區以一種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邀請瞭省內其它比較有特色的非遺項目走進雙流的景區。比如,邀請國傢級非遺新繁鐘編、國傢級非遺夾江年畫、成都市級非遺四川茶文化銅壺茶藝進駐雙流區的彭鎮。如今的彭鎮,新經濟正不斷“生長”,除瞭咖啡店、茶飲店,還有沅鄉書局、私傢藏書館、陶藝工作室、蠟染坊等。
今年,雙流區啟動瞭“暢遊成都體驗非遺活動”的活動計劃,活動將有12場展示展演及講座活動。屆時,非遺活動項目將走進校園、社區和景區,實現更為深刻的沉浸式體驗。
對於到雙流的遊客來說,除瞭欣賞在景區的非遺文化之外,還可參與體驗感強的非遺項目,包括捏面人、編制繩編、畫糖人和雕刻木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