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生如戏,钱财如水。老年人的存款,究竟该如何处置?是留给子女,还是自己享用?这个问题,恐怕是许多老年人都曾思考过的人生难题。正所谓"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又该如何平衡亲情与金钱的关系呢?且听我娓娓道来,道出几位老人的人生百态,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正文】
2019年,《辽沈晚报》曾经登过一个令人唏嘘的新闻,84岁的李奶奶平时节俭得近乎苛刻,连感冒发烧都舍不得去医院。她总是说:"哎呀,没事儿,睡一觉就好了。"可就在那年冬天,李奶奶的病情突然恶化,被送进了医院。
医生皱着眉头说:"老人家的肺部感染很严重,为什么不早点来看病呢?"
李奶奶的大女儿张丽含着泪水回答:"我们劝过她很多次,可是她总说没事,不愿意花钱。"
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奶奶艰难地从床上支起身子,颤抖着手抓住两个女儿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我的银行卡密码是......"
两个女儿后来吃惊地发现,母亲的卡里竟然有百万元的存款,另外她名下还有一套价值60万的房产。张丽和妹妹面面相觑,既感动又心痛。张丽哽咽着说:"妈,您为什么要这样苦自己啊?"
这则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议,不少网友感叹:"人这一辈子,真的不能太抠门啊!"
然而,并非所有的老人都像李奶奶那样省吃俭用只为留给子女。
70岁的王淑芬是个非常节俭的老人,一辈子勤俭持家,存下了不少积蓄。当她的儿子小王要结婚时,她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房子卖了,又把所有的积蓄拿了出来,帮助儿子买了一套像样的房子。
"儿子,这是妈妈的一点心意。你要好好过日子啊!"王淑芬拍着儿子的肩膀,笑得慈祥。
然而,现实却给了王淑芬当头一棒。没有房子的她只好搬到儿子家住,但却频频受到儿媳的冷眼。有时候王淑芬外出散步回来,竟发现家门被反锁,进不去家门。
"妈,您怎么又回来了?我们正准备出去吃饭呢。"儿媳面无表情地说。
王淑芬强忍着泪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哦,那你们去吧,我再出去转转。"
最后,她实在受不了这样的气,只好用微薄的退休金在外面租了间小房子。每当邻居们问起,王淑芬总是泪眼婆娑地说:"千万不能把钱都留给孩子啊!我就是前车之鉴。"
与王淑芬的遭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0岁的张明远。作为一名退休干部,张明远为人谨慎,做事总是三思而后行。他的独生子已经结婚生子,很多朋友都劝他把存款给孩子,但张明远却不以为然。
"老张啊,你也就这么一个儿子,何必那么小气呢?"他的老同事李大爷有一次忍不住说道。
张明远笑了笑,慢条斯理地回答:"不是小气,是未雨绸缪。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我得为自己和老伴留条后路啊。"
每个月,张明远都会精打细算,把自己和老伴需要的费用取出来,剩下的钱则存进银行。他常说:"这是我们的'应急基金',以防万一。"
有一天,他的儿子小张来家里,欲言又止。张明远看出儿子的心思,主动说道:"儿子,你是不是缺钱了?"
小张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爸,我想买辆车,但是手头有点紧......"
张明远沉思片刻,说:"儿子,爸爸可以借给你一部分钱,但是要签借条,按时还款。你要学会自己奋斗,不能总是依赖父母。"
小张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点头答应了。这番对话让张明远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存款不能都给孩子,而是要拿来应对任何可能到来的风险。
再说说63岁的刘淑华,一位退休教师。上个月,她刚刚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的音乐课。平日里的刘淑华活泼开朗,爱好广泛,也很注重打扮。她染着时尚的短发,穿着明媚的连衣裙,走在街上完全看不出已经是个六旬老人。
"妈,您这身打扮真漂亮!"刘淑华的儿子小刘由衷赞叹道。
刘淑华笑眯眯地说:"人老心不能老。我现在每天都有新鲜事做,日子过得可充实了!"
退休后,刘淑华和老伴到处旅游,增长见识。她还不断学习新事物,是小区广场舞的领头人,在社区里颇有声望。很多年轻人都把她当作励志榜样。
有一次,小刘无意中提到想买房的事,刘淑华立刻表态:"儿子,妈妈的钱是用来养老的。你要自己努力,真正独立。妈妈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小刘没有因此而不满,反而更加努力工作。通过自己的创业,他已经拥有了一家颇具规模的咨询公司。每个月,他都会给父母一些钱,表达感激之情。整个家庭其乐融融,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氛。
这几位老人,虽然做法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认为不应该把全部存款给子女。其实,聪明的老人都懂得如何合理处理自己的积蓄,既不会全部给予儿女,也不会一毛不拔。那么,老年人的存款究竟该如何使用呢?
【让自己有个独立安心的晚年】
每个老人都希望能够安享晚年,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手里有一定的存款就显得尤为重要。
你可以用这笔钱去旅游,去学习,去做一切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像刘淑华那样,报名参加老年大学的课程,充实自己的生活。或者像张明远夫妇那样,时不时来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现代社会节奏快,儿女们的压力也不小。他们要工作,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很难时时刻刻照顾到老人。因此,很多老人为了减轻儿女负担,会选择去养老院居住。这时候,如果手里有一定的存款,就能选择更好的养老院,享受更优质的服务。
现在不少老人还选择把手里的钱投资在海景养老房上。他们会在海南、山东、广东这些沿海地区买房,然后在那里安度晚年,享受惬意的生活。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养老选择。
有了钱,生病了能去更好的医院治疗,平时还能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这样不仅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舒适,也能减轻子女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为家中出现风险或者意外做保障】
最近肆虐全球的疫情告诉我们,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便是强大如一个国家,也需要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更何况是一个普通家庭呢?
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可能遇到需要应对的突发情况,比如重大疾病、突然负债、亲人出事等等。因此,我们都需要准备一笔应对风险的资金。
就像张明远那样,把多余的钱存起来作为"应急基金"。他常说:"这是我们的保命钱,万一哪天真的出了什么事,至少还有个保障。"
确实,老年人遇到意外的可能性要比年轻人高得多。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冒,对年轻人可能只是小事一桩,但对老年人来说却可能是致命的威胁。
因此,手里有应对疾病和意外的钱是非常必要的。就像那句老话说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了这笔钱,无论是自己还是子女遇到困难,都能及时伸出援手。
【让子女学会独立】
如果像文章开头提到的李奶奶那样,省吃俭用,连看病都舍不得,只为了在去世后留给子女一笔遗产,那实在是没有必要的。
现在很多"啃老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过分溺爱,不忍心让孩子在社会上吃苦。然而,这种做法反而可能害了孩子。
因此,老人们一定要学会适时放手,让子女从现在就开始学会独立。就像刘淑华对儿子说的那样:"妈妈的钱是用来养老的,你要自己努力,真正独立。"
当子女们有能力自己挣钱之后,他们就不会总惦记着父母的养老钱或积蓄。相反,他们还能在有余力的时候孝敬父母,这岂不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吗?
同样,当父母手里有钱的时候,就不会成为子女的负担。但如果子女没有独立能力,又没有收入来源,他们就可能一直惦记着父母的钱,这样容易让家庭关系变得紧张。
放手让子女独自去闯荡世界,不要总是用金钱来束缚他们的人生。这不仅能让子女更好地成长,也能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写在最后】
人到暮年,需要重新规划很多事情,特别是对待金钱和人生的态度。
很多老年人总想着把所有钱存下来给儿孙,自己却舍不得花一分钱,结果导致自己晚年生活质量低下。这样做既不利于自己,也可能会给子女带来负担。
老人应该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积蓄,既为未来的风险做好准备,也要懂得享受生活,让自己的晚年过得丰富多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过上有尊严、有品质的老年生活。
人到晚年,把钱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慌不忙。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平衡金钱与亲情,既不吝啬,也不挥霍,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生命不止,学习不止。"无论年龄多大,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珍惜当下,活出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