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贵阳市修文县扎佐产业园区的贵州“三哥马辣”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椒香,让人垂涎欲滴。
“马辣”,是贵州修文马家桥村辣椒面的简称,源自上世纪90年代,各种作坊从刚开始的一家发展到现在的20多家企业,各种口味的辣椒面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哥马辣”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家,这个承载着家族配方、地方特色与匠心精神的品牌,其创始人杨祖琴经过1000多次的配方调味和试验,不断研发创新,以最佳口感的特辣、中辣、微辣、蒜香、葱香呈现在消费者的口碑中,其产品走进了贵州各大超市和各地各村的小卖部,深受大众喜爱,销路也一直飙升。
随着口碑的积累,“三哥马辣”在省内外的市场上逐渐被大家所熟知,订单量激增,小作坊已难以满足生产需求。面对商机,“马辣”扩大生产,走规模化道路势在必行。但是,缺管理人才、流动资金、现代化设备等问题像“拦路虎”一样摆在“三哥马辣”眼前。
作为修文县“一主一特”食品,近年来,多种口味的“马辣”受到了政府的关注,并对其进行上规企业培育,助力企业从小作坊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生产转型。调研中,“三哥马辣”面临情况进入了修文县相关部门眼中,并高度重视,组建专班对接,帮助企业破解难题。
为此,该县不仅开启绿色通道选址建设标准厂房解决生产线的问题,同时向上争取政策扶持,申请创建“十百千万电商产业示范基地”,争取到5万元电商扶持资金,多元化拓宽销售渠道,帮助融资300万元解决流动资金周转难题,协同多部门帮助完善生产设施设备安装和调试,助力“马辣”走快走稳。
2024年5月,经过多部门的共同发力,“三哥马辣”从小作坊解脱出来,搬进崭新的标准厂房,开启标准化、智能化生产旅程。
同时为强化企业管理,“三哥马辣”招贤纳士。马辣的粉丝郭肖原是一名企业高管,她毅然辞去在城市金融行业的高管职务,担任公司总经理,开启与“三哥马辣”同呼吸共命运的“旅程”。
“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我们对原材料成色、品相、品质都有严格的要求,对各环节严格进行把关,比如烘炒花生、大豆、花椒等环节火候非常关键,要在确保最香的状态时终止炒制,再通过秘制配方完成原材料配比,经过搅拌和初碎、舂制等工序才形成成品。”郭肖说。
走进修文县扎佐产业园区,占地20亩的贵州“三哥马辣”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一间间生产辣椒面的标准厂房在这里崛起,烘烤车间、生产车间、包装车间、主播带货间一派繁忙。从车间出来的一袋袋、一瓶瓶红彤彤的特辣的、中辣的、微辣的、蒜香的、葱香的、五香的辣椒面被送往物流市场和各大超市.......
据了解,当前,“三哥马辣”转型为标准厂房生产后,日产量达3吨,年产能3000吨,其产品覆盖了贵州80%的超市。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三哥马辣”的销售总值达1000万元,搭乘电商的快车,线上日销量最高一天达1600斤。据了解,当前,有关部门正帮助企业申请进出口资质,让“马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狄良军
编辑 罗昌
二审 沈安永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