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城墙的兴废有其特殊之处,它们见证了上海历史上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大事件。抗击倭寇、小刀会起义、老城厢成型、社会变迁……消失已久的老城墙,其实对上海的历史有如此多的影响。它们曾不仅是屏障,也是纽带;不仅是名胜,也是家园;不仅是古迹和景观,更是当代特殊的博物馆和大课堂。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在黄浦有这样一条路,它不仅拥有上海市区最后的古城墙,还曾是明清“沪城八景”之一的“江皋霁雪”所在地,文人墨客最爱在此赏雪酌酒。
这,便是大境路。从河南南路到人民路,这条五百米的老街见证了上海百年的发展,而大境路名字的由来,便来源于古城墙之上的建筑——大境阁。
溯古探源
古城墙应运而生并成为沪城八景之一
备受青睐
文人墨客向往的打卡地
原样修复 古城墙历史风貌得以保存
自上世纪90年代,上海市政府对大境阁及周围的古城墙进行原样修复,使其历史风貌得以延续保存。如今漫步在大境路上,虽然难以寻觅“江皋霁雪”的美景,但作为上海市区最后古城墙所在地,这里的每砖每瓦都静静回荡着过往岁月。
目前大境阁闭门谢客,但可参观城墙外观。小北门古城墙30米左右的残段上,保留了大境阁与熙春台两座飞檐重脊的楼阁。大境阁内重又供奉了关帝塑像,阁前城墙上赞颂关帝的“信义千秋”石匾仍是当年的原物。楼阁屋顶上有精美的泥塑雕像,屋脊中央还有福禄寿三位神仙,要留意这个细节,站在城墙下仰望便可。
文:刘玉清
图:黄浦区档案馆、乐乐
编辑:杨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