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一名女游客日前在八达岭长城游览时, 用钥匙在城墙上刻下名字,被其他游客举报。
通过举报人拍摄的视频和照片,民警和工作人员一起反向追踪着唐某的游览轨迹,查到了唐某的信息及参加的旅行团情况。延庆公安分局八达岭派出所一路追踪,将已经“转战”颐和园的游客唐某查获, 最终,警方依据治安处罚法的规定,对唐某处以行政拘留5天、罚款200元的处罚,唐某也被列入八达岭景区的黑名单以示惩戒。
八达岭派出所民警告诉记者,长城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针对在城墙上刻划故意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派出所会同八达岭景区、八达岭文旅集团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强化宣传防范和打击震慑力度。派出所联合景区保安、网格员、护林员、保洁员等各方力量,在八达岭长城各重点部位加强值守,及时开展预防性提醒并发现违法行为。
另外,八达岭景区在登城口、网红打卡地等重点部位增设26块禁止刻划提示牌,利用景区大屏、广播以及游客购票系统第一时间进行禁止刻划的宣传提示。 景区也明确要求旅行社带团导游对随团人员进行禁止刻划和不文明游园行为方面的教育。民警介绍,自从景区实行实名制购票后,对违法行为的查证打击精准度又有了明显提升。
据记者了解,针对游客发现、保安员举报以及网上反映的刻划案件,八达岭派出所坚持快侦快破、严肃处理。三年来,八达岭派出所共侦办违法刻划案件45件,行政拘留41人,警告4人。
新闻多点料
2023年9月,北京延庆警方通报,游客单某在八达岭长城景区游玩时,用指甲刀在长城上刻字,被景区工作人员发现后移交公安机关。延庆警方对单某予以行政拘留并处罚款处罚。
2021年3月,一段令人气愤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3名游客接连用硬物在八达岭长城城墙上刻画。一名女性游客在刻画城墙后,随即将手中的硬物递给同行的男性游客。
该男子接过硬物后,随即也在城墙上“潇洒”地刻画起来。
视频一经曝光,网友们都气愤地批评这种毫无素质、破坏古迹的行为。
还有网友晒出了自己在长城上拍下的被刻字的墙砖,本就饱经岁月沧桑的长城墙砖,被这些人为刻画弄得伤痕累累,令人非常痛心。
长城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文化景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不到长城非好汉”体现出所有中华儿女以万里长城为荣耀的文化自信,保护长城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随意损坏刻画实属不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以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此外,根据2020年4月出台的《八达岭长城景区破坏文物行为惩戒办法》,已有多名游客因存在破坏文物行为受到行政拘留、罚款、列入不文明旅游记录等处罚,延庆区12家等级景区已对以上人员实施联合惩戒、不予接待。
刻了4个字判赔12万!
在2022年度“十大案件”候选案例中,包括一起针对生态破坏的公益诉讼案。在这起案件中, 当事人在梵净山景区文物上刻字,被当地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
一段拍摄于2021年7月11日的视频显示, 一名男子在梵净山景区旅游过程中,使用登山手杖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梵净山金顶摩崖”石壁处进行刻画,虽经其他游客提醒劝阻,他仍执意在石壁处刻留“丽水陈国”字样。
视频在网上引发了热议,三天后, 贵州武陵景区针对这一不文明行为发布通报,将这名男子纳入梵净山生态旅游区入园黑名单。该案件线索经江口县人民法院及时发现,移送贵州省江口县人民检察院完成调查。在履行诉讼公告程序后,贵州省江口县人民检察院展开调查,并向法院提起了公益诉讼。2022年3月25日,江口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法院一审认为,“梵净山金顶摩崖”是梵净山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被告男子的行为不仅对文物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梵净山自然遗产的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院作出判决: 一、被告陈国平于本判决生效后30日内,向江口县人民检察院支付文物修复费60952.08元,修复方案设计费用38000元,由江口县人民检察院转付修复单位及设计单位。二、被告陈国平于本判决生效后30日内, 向本院指定账户支付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款25000元,由本院缴付国库。三、被告陈国平于本判决生效后30日内,对其在梵净山金顶摩崖刻字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 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
2022年5月18日,贵州省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