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学在交大”、“学在文创”的氛围,促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加理解“学科交叉、产业导向”本质内涵,培养学生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领袖人才。近日,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开展了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希望通过专业实践洞悉当前产业价值链和市场需求,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专业实践,推动实践育人的目标。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历史底蕴醇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云南多元文化融合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建水县抢抓省委、省政府将红河纳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昆玉红旅游文化带”建设,州委、州政府将建水作为城镇化建设“两翼”之一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机遇,围绕做好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突出“以旅承文、以文活旅”,积极谋划新布局、拓展新业态,在建设文旅融合新高地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面对当前文旅产业呈现出的新变化、新形势,如何推动当地生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紫陶产业的创新发展,打造陶瓷名都、云南旅游热门目的地,仍是亟待探索的重要问题。
上海交大文创学院暑期实践团在吴帆副教授的带领下,以“探索文化遗产在城市品牌建设中的现实意义与实践策略”为题,前往建水县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当地文旅发展现状和城市品牌建设情况,与紫陶产业园管委会、地方文旅局、非遗传承人、产业代表深度交流,剖析建水文旅产业的问题和痛点。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文创专业所学,挖掘出红河州建水县以“千年古城、千年紫陶、千年梯田”为代表的“三个千年”核心城市名片,并以城市IP建设、文创活化非遗资源、产教融合共创为抓手,丰富对外传播业态,与地方共同创新紫陶商品,为赋能建水县文旅产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交大学子的力量。
传承紫陶灿烂文化 共建建水文旅品牌
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的美誉。作为建水县的一张靓丽名片,当地十分重视紫陶产业的发展,建水县人们政府在2021年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建水紫陶联合研究中心”,旨在以紫陶研究合作为契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深入合作交流,为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实践团先后参观了建水紫陶博物馆和紫陶研究中心,系统性地学习了建水紫陶的千年历史、独特工艺和文化内涵。在上海交大云南研究院副院长纳勤骁的促成下,实践团与县紫陶园区管委会、县文旅局、县紫陶协会代表共同召开了建水紫陶与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讨会。
会上,各方围绕建水紫陶产业发展、文旅融合路径、非遗技艺传承等方面进行了交流。针对建水县当前亟待提升的城市品搭建、旅游产品优化包装、紫陶文创商品升级、产教研深度融合等方面的痛点问题,各方进行了沟通和探讨,提出以文创IP打造全域旅游品牌、丰富紫陶的内容附加值、提高行业从业者传播水平、产教共振升级紫陶商品等解决路径,并初步形成了后续共建建水文旅品牌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明确了实践团前往发掘建水“三个千年”历史名片的研究方向。会后,实践团还将与紫陶协会进一步合作,发挥文创学子的特长,用年轻人的眼光设计一批创新的紫陶产品,力争打造建水紫陶产业的新爆点。会议相关信息得到建水紫陶协会公众号的转发。
拜访非遗传承人 促进传统工艺融合创新
实践团还对紫陶非遗传承人金麟老师和谭知凡大师进行了细致的访谈,深入了解建水紫陶的传承与创新。实践团首先拜访了金麟老师的仁烨堂陶作坊。金麟作为谭知凡老先生的入室弟子,将儒释道传统的中原文化与建水紫陶进行融合创新,展示了紫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独特艺术魅力。
随后,实践团走访了谭知凡大师的工作室。谭知凡现为中国轻工大国工匠、省级非遗传承人,他分享了建水紫陶从宋代青瓷到现代发展的历史传承,并展示了刻填工艺的精湛技艺。谭大师强调,刻填技艺作为建水紫陶的核心工艺,需要匠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练习、精进,才能熟练地掌握其要领。这种技艺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展现了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实践团成员还亲手体验了建水紫陶制作的“拉胚”环节,将各自对紫陶的理解转变为实体,为本次调研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千年哈尼梯田美不胜收 拓展建水文旅线路圈
千年哈尼梯田是一部古老的史诗,是山与水、天与地、人与自然的交响乐,是哈尼族同胞历时1300多年完成的“大地雕塑”。哈尼梯田隐于山林,镶嵌于大自然之中,“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梯田层次分明,线条清晰,错落有致,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实践团参观了坝达梯田、多依树梯田,感受多彩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感慨哈尼族劳动人民的智慧。
之后,实践团还参观了哈尼族村落阿者科村,感受到了多样而热烈的少数民族风情。考察之后实践团认为,哈尼梯田所在的元阳县与建水县同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仅有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可以将梯田景区纳入建水县旅游圈,形成一条三到五天的文旅线路,拓展建水旅游的目的地,从而让更多的游客在选择目的地的时候考虑建水,在来到目的地之后留在建水,在完成旅行后爱上建水。
经过一周的密集采访调研活动,实践团走过建水县、元阳县,在指导教师吴帆副教授的带领下顺利完成了实地调研的工作计划。成员们克服困难,跨越山河,将交大文创学子的脚步刻画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以“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严格要求自我,积极践行“行万里路,知中国情”的实践理念,充分发挥文创素养,谱写青春的美好华章。
通过对建水县紫陶产业和文旅产业的实地调研走访,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对建水的当地文化、民风特色、发展现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针对当地文旅发展现状与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未来两个月实践团将深度挖掘此次调研获取的信息,产出当地文旅发展指导报告和建水紫陶产业升级路径报告,为服务云南文旅做出交大学子的有益尝试。
作者:商慧
文:商慧 图: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