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自古吴韵汉风,赋予古桥以独特的人文内涵,“小桥流水人家”是多少诗人吟咏的风景。早安·姑苏之「苏州古桥」系列带你探寻古桥的文化轨迹,领略桥文化的独特魅力。
摄于忠信桥
苏州古城河网密布,桥梁众多,诗赞:“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在文人墨客的笔端,古桥为苏州增添了无限的生动和绵延的韵味。
在平江河上、盛家带旁便有这样一座浑然天成且上了“年岁”的古桥——忠信桥。忠信桥始建于清朝前期,原名中信桥,是古时候外来客船装载货物、进行商贾交易的停泊地,旅人们也常常在此接到家中的书信,故将此桥起名为中信桥。到了民国时期,埠头边的商船日渐稀疏,桥名也改为“忠信”,提醒着人们在纷扰世事中,要始终坚守忠诚与诚信的宝贵品质。
忠信桥原为花岗石、青石结构拱桥,民国初年改建为单孔石板平桥,长21米,宽3.2米,东坡16级步阶,西坡13级步阶,一级级步阶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变得日渐光滑圆润。迈步而上,桥梁侧面正中刻有“重建忠信桥”,两侧桥栏雕花纹饰,南北两侧各有2根望柱。桥梁下端中间刻有桥名,桥东南侧现竖有太湖石、建有“仁义亭”。
踏桥赏景,岸边垂柳轻扬、拂水微澜、绿荫环抱;桥影与波光交相辉映,河巷并行,古桥森森、河水幽幽;两岸是白墙黛瓦、匆匆行人,放眼远眺还可将盛家带老建筑、望星桥堍的黄孝子节妇坊等人文古迹尽收眼底,极具“小桥流水人家”的苏式韵味。
见证历史变迁,承载人文底蕴。如今的忠信桥,不仅是连接两岸的纽带,更是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交汇点,苏州的水、桥、人,在这里相互交融,于极简之中突显出深邃的意境,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江南水乡画卷。
姑苏发布出品
来源:区委宣传部 网易苏州
编辑:阿吾
点赞+在看!
马上分享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