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边国满:网名秋阳,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三十多年的机关工作,公务员退休。爱好文学,愿以文会友;爱好歌唱诵读,愿以声会友;爱好乒兵球,愿以球会友;爱好旅游,愿与友共赏天下美景。
秋阳
再游趵突泉
朗读:李维 华韵
2004年9月上旬,我第三次来到泉城济南。
济南名泉甚多,素有“七十二名泉”之说。群泉之首,当属趵突泉最为著名。
前两次,到济南观赏趵突泉,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早春的二三月间。那时,天气乍暖还寒,时值枯水季节,加之地下水过度开采,趵突泉有泉无水,三个泉眼毫无遮拦地裸露着,任凭游人指指戳戳,评评点点,那苦涩无助的泉眼,仿佛是欲哭无泪的眼睛,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时隔八年,旧地重游,方看到“天下第一泉”之盛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7.1米,宽12米,造型为“四柱三间冲天挑担式”的“趵突胜景”坊。绕过假山,还未到泉边,那趵突喷涌的声音即在耳畔作响,一幅泉水风光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趵突泉北临泺源堂,西俯视观澜亭,东靠来鹤桥,南有长廊合围。移步近前,循声望去,但见水中立一石碑,“趵突泉”三个大字非常显眼,为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书。
据说,所谓“趵突”,是取泉水跳跃奔突之意,彰显趵突泉三泉迸发,喷涌不息的壮观景象。“趵突”两字,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趵突不仅形容泉水跳跃之状,奔涌之势,还逼真地模拟泉水奔涌的咕嘟咕嘟之声,真是妙哉。
走进近前,只见三股泉水粗如水桶,壮似芙蓉,高约半米,喷涌而出。清澈的泉池中,柔荇漾青,碧藻摇翠,银鳞金鲤,飘忽上下,穿行其间,不由得使人感到一种神秘的蓬勃向上的力量。
老舍先生在《趵突泉欣赏》一文中说:泉太好了。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是那么翻滚。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他感慨地说,“设若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趵突泉历史久远,最早见于《左传》所载。2600多年前,齐鲁两国的国君,曾在此处举行过谈判,那时称泺。至宋代才有趵突泉一说。到金代为趵突泉立碑,冠为七十二泉之首。
由于趵突泉奇特壮观,文人墨客对此吟诗作赋,大加赞美,并广泛传诵于民间。如张养浩的“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常吼半天雷”;王越的“玉杵乱春珠颗碎,冰壶倒浸雪花寒”;叶冕的“千年玉树波心立,万叠冰花浪里开”等,都写的极为传神逼真。
趵突泉,水质清冽甘美,有“润泽新茶味更真”之说。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之时,从北京启程一直喝的是北京的玉泉水。到了济南,品尝到趵突泉后,便改饮趵突泉水,并将趵突泉封为“天下第一泉”。
济南市何以有这么多的泉水?据介绍,济南,南边是千佛山,北边是平原,济南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线上。由于山区石灰岩的空隙、裂隙和洞穴中,储存着大量的地下水,这些水顺势流向了济南。流到这里后,遇到岩浆岩的阻挡,就流不过去了。这些被拦阻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的压力,从地下的裂隙中涌上地面,便形成了这些著名的泉水,趵突泉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济南以“泉城”而闻名于世,泉水之多,可称得上全国之最。据有关部门统计,济南市有大大小小泉水130多处,比较著名的还有珍珠泉、黑虎泉、金线泉等,常说的“七十二泉”只是约数矣。
李维:辽宁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酷爱朗诵,参加本溪市朗诵大赛均获金奖,多次主持参加本溪市的大型晚会和文艺演出。辽宁省优秀歌手,全国第十三届群星杯辽宁声乐大赛金奖。多年来在全国朗诵平台发表的作品有5500多篇,其中不乏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的作品,有独特的朗诵艺术教学理念,受聘于多家教学机构教授朗诵,具有中华文化促进会社会艺术水平朗诵考级,考官资格证书资质,桃李满天下。现任本溪市全民阅读会副主席,中国朗诵联盟艺术策划,全国多家朗诵平台金牌主播。
朗读者
简介
华韵(述华):退休公务员。喜欢播音、朗诵,愿意用声音传递美好,传播正能量!
声明
1、印象本溪遵守互联网有关法规制度,履行相关义务,作品均为腾讯官方审核通过后发布。
2、正式发布的原创作品遵循署名作者文责自负的原则,印象本溪不持任何观点和立场。
3、对于涉及政治敏感、地域歧视、攻击谩骂等易使本平台被违规处理的文后留言,印象本溪不会进行精选。
4、作品在使用来自网络的图文素材时,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及时予以删除。
5、印象本溪是本溪百姓的情怀平台,只关注本溪的人文历史等方面话题,无商业用途。
编辑: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
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