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叶青罗嫩,霜根白玉鲜。不缘多故贱,菌耳合争妍。”——明·钟芳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已经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除了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之外,就连最基本的吃喝都被玩出了花样。毕竟,自古以来,我们国家都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流传。即便到了现如今这个时代,如何去“吃”?也是最为讲究的事情。
对于经常在网上冲浪的人而言,想必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就没有国人不能吃的东西。”这话残酷,但却是事实。毕竟,饥荒的时候,百姓连“土”都能吃的下。说起来如此,但古人却留下一句俗语:“一辈子吃不上四个菜”。如此说法就令人好奇了,怎么就吃不上“四个菜”了,这“四个菜”又分别是什么呢?
这句俗语说起来有一层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有着直接嘲讽某人太穷的意思。尽管我国坊间也同样流传着“四菜一汤”的说法。但对于比较贫困的家庭来说,要吃上四个菜还是特别困难的。
当别人用这句话来讽刺他人的时候,其实是抱有恶意的。说某人“一辈子吃不上四个菜”,就是在挖苦对方太穷,吃不饱饭等等。当然,如果语境不同、氛围不同的话,这句话说出来也有调侃的意思。
譬如说,如果是亲近的朋友这么说,那么除了是开玩笑用来调侃的说法之外,还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在里面。目的,或许就是为了激励起对方的雄心壮志。这种情况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但如果这话是某个人说自己的话,那么这种话可能多半会用来自嘲。其中的含义恐怕也是感叹自己时运不济,命运坎坷等等,有一种看透世事的感慨。当然,其中未必没有鼓励自己不要好高骛远,踏踏实实,努力认真奋斗的潜在意思。
用这一层意思来看待这句俗语的时候,其实“四个菜”并不是指的四种菜,而是一种概念性的说法。不过,在这句俗语引申出来的另一层含义中,“四个菜”可就有的说道了。
在第二层意思中,这句俗语中的“四个菜”特指的是:满月酒中的菜、婚宴中的菜、丧事中的菜以及贡品中的菜。
如果从字面意思来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这句俗语说还挺有道理的。因为满月酒中的菜,人还是个婴儿,刚刚吃奶的年纪,怎么可能吃得上宴席中的菜呢?很显然,吃不上满月酒中的菜是没问题的。
至于婚宴中的菜吃不到,其实也能说得过去。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礼法是非常严密的,特别是对于男女婚嫁之间的礼法流程,更是繁琐到现在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男女双方在婚宴上,通常一整天都在为流程忙碌,基本上是吃不到宴席菜品的。
而丧事中的菜和贡品中的菜,这个就很明显了。古人有云:“人死如灯灭”。人都死了,还怎么可能吃菜呢?所以丧事中的菜和贡品中的菜,都是吃不到的。这一点,基本上没什么可说的。
总的来说,这“四个菜”从表面上来看,都是给“客人”吃的。那么,主人自然就吃不上了。
不过,这种意思只是从表面上理解的话,是这么个意思。但若是被人用作骂人的话,那意思一下子就变了,变成了诅咒他人的“狠话”。
为何会说用作骂人时,会成为诅咒人的狠毒话语呢?其实仔细想一想便能明白。一个人诅咒另外一个人吃不到满月酒中的菜,很显然不是说对方吃不到自己满月时所办酒宴的菜,而是诅咒对方自己吃不到给孩子所办的满月酒中的菜。
倘若对方有了孩子,那自然能吃到满月酒的菜,那这个人什么意思?很明显,潜在意思就是在诅咒另外一个人“绝后”。既然没有了孩子,那自然就不可能吃上满月酒的菜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说这句俗语用来骂人的话,那么吃不上婚宴中的菜,其潜在意思同样非常恶毒,指的就是对方办不了婚宴。很明显,这就是要诅咒对方打一辈子的光棍。
至于说吃不上丧事中的菜,则是诅咒某人,连老人去世时候的丧事都不办,这对于极其重视孝道的古人来说,同样是特别狠毒的诅咒。因为古人再怎么穷,家人特别是双亲去世的时候,都要办丧事的。
否则的话,古代为什么有“卖身葬父”这样的说法。这说明古人即便卖身为奴,也会将亡故的双亲办个丧事后入土为安的。而吃不上贡品中的菜,同样也有诅咒对方有不敬先祖的意思。
祭拜先祖是对先祖的一种怀念,而祭拜先祖结束之后,贡品中的菜通常都会带回去让自家人吃掉。而诅咒对方吃不上贡品中的菜,很显然就是在骂对方忘恩负义、忘记祖先的意思。
因此,当一个人用这句俗语来骂另外一个人的时间,说明这个人是怀着最恶劣的态度去诅咒对方的。因此,如果仇人之间用这句话来进行“报复”的话,那已经足够恶毒了。
不过,在现如今这个社会中,这样的俗语显然已经不怎么合适流传了。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俗语很多,它们有广大群众创造出来,通常都是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总结。虽然有些俗语至今仍然流传极广,且非常有道理,但有些俗语却带着封建社会的糟粕。
因此,在看到一些已经“过时”的俗语时,笔者希望大家能够慎重考虑,而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