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位于川藏咽喉要地,一直为藏汉贸易物资集散中心,著名的“茶马古道”途径于此。秦汉时期为羌族之地,三国蜀汉称“打箭炉”。清雍正11年置打箭炉厅,设同知。
1911年,川滇边务大臣上奏清廷,力荐于川西及藏边设立行省,“东界四川,南界云南,西界 西藏 ,北界青海”,因“康”为藏区三部之一,其地在西,拟名西康省。建省后可“守康境,卫四川,援西藏,一举而三善备”。
当年,辛亥革命的爆发导致清王朝垮台,建省之议遂搁置下来。1913,北洋政府设康定县,属川边特别行政区。
民国成立后,除了延续清朝设置的22个省,出于遏制边疆分裂势力的需要,当时的北洋政府又增设了热河、察哈尔、绥远和川边等几个特别区,此后改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青海、西康为省。
1929年,刘文辉入住西康。民国政府委派西康专使处理川军入康及组织省政府事宜,1934年,行政院决议派刘文辉为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随后,西康建省委员会迁至康定,刘文辉也从雅安赴康定上任。1938年12月13日,行政院正式决议成立西康省,任命刘文辉为主席。
1939年1月1日,西康省正式成立,省会设在康定。即使在边疆地区,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的西康省在当时也是大省了,今天四川的面积也不过47万平方公里。就这样,康定这座小小的古镇成为“大省小城”。
西康省的成立,不仅为解决长久以来的康藏纠纷起到一定作用,还作为大后方在抗战期间作出了一定贡献。1950年3月,解放军发起西昌战役,随后包围西昌县,这个国民党军队在大陆的“最后据点”岌岌可危。胡宗南见败局已定,隧与同僚登机紧急撤离赴海南岛。到了10月,西昌战役结束,近3万国军四处溃逃,西康全境获得解放。
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议撤销西康省,原西康省所属区分别并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金沙江以东并入四川省,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区并入西藏。
2015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康定县,按原行政区域新设立县级康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