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干是汉阴县人民的传统食品之一,色香味别具一格,制作独特。其制作过程一般要经过泡豆、磨浆、滤浆、煮浆、点浆、上箱、过卤、切块、上扦、晾干等十道工序,才能做成产品,用棕叶每百穿成一串。
汉阴豆腐干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豆腐干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食盐、茴香、花椒、大料、干姜等调料,既香又鲜,久吃不厌,被誉为“素火腿”。
汉阴的豆腐干,吃法多样。可直接用来下酒,细嚼慢咽,香韧可口;用油炸酥,味似响皮而更加酥脆;如用水发胀切成细丝炒肉,则形似墨鱼丝而别有风味。因而多年来,豆腐干一直是汉阴人民喜爱和馈赠新友的上乘佳品。
这里说的不是市售的麻辣牛肉干,而是用西乡回民自制的牛肉干自己加上辣酱调制的,西乡牛肉干最经典的是五香味,直接切片食用也非常美味。
西乡牛肉干选用的西镇牛被誉为全国八大优种黄牛之一。选用该牛的腱子肉经过腌、烤、熏、烘干等程序加工而成的牛肉干向以色红、味酥、清香、可口、耐储存,销路广,风味悠长而驰名省内外,是不可多得的节日佳肴。西乡牛肉干的制作、腌渍工艺十分讲究。将剔除筋腱的牛肉漂洗、修割成块后,加盐腌制二三天,然后入烘房,用木炭小火熏烤12小时,再进行晾干,成为半成品牛肉干。出售前,先用温水洗刷净烟熏物等,配以桂皮、花椒、生姜、大葱、草果、八角等调料下锅卤煮,2小时后即可出锅食用。
煮好的牛肉干颜色红润鲜嫩,呈红褐色或咖啡色,精肉呈桃红色,切面带光泽,香味芬芳,瘦而不柴,酥而不绵,咸淡适中,余味悠长,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久贮不坏。其含蛋白质高达65%~87%以上。能补脾益气,益五脏,养精血,强筋骨,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此外,在煮好的牛肉干表面涂上香油,冬季可存放二三十天,贮存、携带、食用十分方便,是佐餐下酒的必备美食。
一盘美味的尖椒变蛋,自然少不了上等的松花变蛋做主料。西乡松花变蛋可称得上我国松花变蛋的“状元”之一。西乡县松花蛋蛋体离壳,易取易剥,以手摇之,有颤动感;剥去蛋壳,晶莹油润,呈透明的茶褐色,形似琥珀,具有弹性,表面满布美丽的晶状松枝花纹;蛋黄略带溏心,外圈墨晶,内呈橘红,油亮照人,层次分明;咸淡适宜,柔软细腻,滑润爽口,回味无穷。故当地有“离了松花蛋不成席”之说。
西乡松花蛋,据记载,源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旧《西乡县志》记载:松花蛋又名皮蛋,加松枝灰制,若加竹叶、桃花灰亦可显出松花,以溏心最有名。行销秦都、汉口等地。售者裹以稻草,五枚一串,繁如连珠,携带甚便,商旅过县者无不购之。这里古时交通不便,农家鸭蛋多供自食,禽蛋旺季,无法贮存,每于春、秋加工皮蛋,旺为淡存,终年享用。并作为商品远近畅销,久而久之,形成汉中特产。
当然,除了前面讲到的这三道菜,还有下面这些也是陕南人酒桌上的常客:
油炸蚕豆有嚼头、嘎嘣脆,内含丰富的蛋白质。
油炸花生米是一道由花生等为材料做成的菜品,属于家常菜,下酒菜。喝酒时人常选择这道菜作为下酒菜。油炸之后,放入适量食盐,或可根据口味加入适量醋(老醋花生),具有香而酥脆的口感。
凉拌黄瓜、拍黄瓜。根据我的了解,南方很多人是不喜欢吃凉拌黄瓜的。但是这往往是很多北方人的喜爱。清脆酸爽,再加上醋醋能与酒里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解酒作用的乙酸乙酯。可以减少酒对人体的伤害。所以对于豪爽、酒量好的北京爷们来说,拍黄瓜一定是下酒菜的主角。
凉拌猪耳朵,有嚼劲,吃到嘴里又柔韧又脆,味道鲜香不腻,且富含胶质。这道菜也是老爸的最爱。
酱油醋溜猪头肉,烂糊的猪头肉蘸上点蒜泥!再来口小酒,得劲儿!凉拌猪耳朵、猪舌、猪头肉,那种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故事说的就应该是一群西北狼吧?
皮冻,有用猪脚做的,也有用猪皮做的。
凉拌香椿头(和豆腐一起),陕南人爱吃香椿,一为好吃,二为接地气。不过香椿芽是时令蔬菜,基本上只能在那一个月的时间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