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在岭南水乡,赛龙舟是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较量,是文化与文明的传承。今天的广州,群龙竞渡,热闹非凡!
赛龙舟大家都看得多,
可龙舟“招景”“趁景”“探契仔”你看过吗?
南粤大地,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形成了独树一帜、生生不息的岭南龙舟文化。在广州,“扒龙舟”的时间以月为单位,由起龙、采青、招景、应景、赛龙、藏龙等一系列仪式组成,仪式繁复,步步有讲究。
(点击图片,了解广东“扒龙舟”仪式感↓)
“龙船景”是广州端午期间最鲜明的民俗活动,各村约定时间扒着龙船互访、联谊,今天在这村,明天在那乡。前去探访的叫“趁景”,邀请其他村来聚会叫“招景”,兄弟村、老表村接到邀请后欣然接受叫“应景”。龙船景维系着各个宗亲氏族之间的往来,水乡之间的友谊,承载着淳朴乡村风情。独具个性的“龙船景”吸引大量市民游客观看。
今天端午节
一起来看看
广州人端午节特殊的仪式感
天河
广州CBD百龙汇聚
天河猎德石牌今日举行盛大龙舟招景
6月10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热闹非凡。上午9点左右,上百艘龙船沿着珠江水网接踵而来,举行盛大龙舟招景。猎德涌两岸彩旗飘扬、人潮涌动,锣鼓声、鞭炮声、呐喊声响彻两岸,一片欢欣。
6月10日全天,天河猎德涌将有数十上百条龙船泛舟水上,以龙船特有礼仪互相问候,浓厚的端午节日气氛溢满江畔。在这里,能欣赏到珠江新城楼宇间,广州塔小蛮腰脚下,游龙在猎水中穿梭的独特景观。
“人要趁墟,船要趁景,来往多了关系才密切。老表今天来探访我们,我们作为主人家当然要好好招呼他们!”村民董叔说。河涌边,潘叔招呼道:“老表,上岸饮啖茶吃个龙船饼啦!”
“我们石牌的招景日,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有很多年历史了,在这天,友好乡村、老表村会扒龙船来趁景、探亲。”天河石牌父老池叔介绍道。
为了迎接乡邻好友,热情好客的石牌人早早就做好了准备,在河涌边设置了石牌龙舟活动接待站,桌子上摆满了龙船饼、茶水、饮料等,招待远道而来的老表们享用。
什么是“招景”
相比紧张激烈的龙舟竞赛,争奇斗艳的“龙舟景”则另有一番味道。农历五月初五是龙船节期间最热闹的一天,如果说龙舟赛是斗速度、斗“技”,那招景就是竞艳、斗“靓”,群龙聚首,争艳斗丽。小至龙船上的罗伞装饰,龙船队员的技艺甚至是身材,大到接待的礼仪,龙船饭的规模,都是大家的话题。
“招景”“趁景”是广府地区村落间延续兄弟情谊的方式,历史渊源越深的村落,趁景的龙船越多,龙船景也越热闹。今天汇聚猎德涌趁景的不止有天河冼村、猎德村、石牌村、潭村、员村、车陂村等天河近邻,还有越秀寺右村、杨箕村,海珠琶洲村、官洲村、新凤凰村,黄埔塘口村、沙井村和番禺南亭村、北亭村等友好乡村。
锣鼓震耳的热闹背后,藏着种种礼节上的讲究。来“趁景”的龙船扒到村口时会用放鞭炮的方式来打招呼,主人家听到鞭炮声后,也会点燃鞭炮抛到河涌上空,以表热烈欢迎;当“咚、咚、咚”的鼓声越来越近时,父老们纷纷扬起手中的帽子招呼龙船靠岸,此时,龙船起码要扒三个来回才会上岸,以示尊敬。
龙船离开时,同样要扒三个来回,表达对主人家热情款待的感谢,寓意有来有往、情谊延续,岸上的父老挥动草帽送别,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这是广府地区乡村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龙舟文化习俗,彰显了中华儿女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
荔湾
六百余年盐步老龙来荔枝湾“探契仔”
五月五,龙船鼓。今天的荔枝湾水道,锣鼓喧天,荔枝湾龙舟景开启。今天,精神抖擞的泮塘龙船迎来来自盐步新城、坑口、茶滘、葵蓬、桥头、学正东约、石井、坦尾、东漖、植村等16支龙船队伍,群龙在泮荔湾湖上巡游,声势恢宏,“盐步老龙探契仔”的场面再度上演。
以下视频来源于
广州日报
盐步老龙“威水史”
盐步老龙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宣德七年(1432年),船身为坤甸木,全长36.8米(不含龙头、龙尾),座位68个,重约4吨,船中设5个罗伞。
鼓后百足旗相传为慈禧太后所赐,全长为四丈八尺(约16.2米),上书“五显祖庙”,顶部孖金钱插12支雉鸡尾。
2012年,盐步老龙礼俗被列入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次年被推选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广项目。
2024年5月18日,盐步老龙再一次“起龙”
“群龙”是如何来到荔枝湾的?来自石井街龙舟体育协会的林叔说,他们街的龙船由快艇牵引到泮塘涌入珠江的闸口处,“扒仔”坐车来到闸口附近的岸边,然后下水扒龙船,进入泮塘涌,最后群龙汇集荔枝湾。
海珠
江南西龙舟齐聚巡游
端午佳节,江南西商圈碧水瑶溪龙船景热闹非凡。多条村的龙舟队伍齐聚一堂,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龙船巡游、表演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大家纷纷为船上“老表”加油助威,共同感受这一传统佳节的魅力。
越秀
兄弟村齐齐来趁景
五月初五端午节当天,广州市中心越秀区五羊新城和二沙岛上也有龙船景。传统的寺右景就在初五这天,前来趁景的兄弟村上午十点多集中到来。
原来二沙岛上的二沙村父老近年也恢复了扒龙船的传统。在二沙岛北侧的珠江江面上,南侧是二沙,北侧是寺右景,交相辉映。
南沙
蕉门河上赛龙舟上演“速度与激情”
赛龙、游龙、醒狮……32艘龙舟、近800名选手在蕉门河创享湾河段挥桨竞逐,数万名群众为一睹盛况,一起跟随选手喝彩加油,32支队伍覆盖了南沙区内十个镇街,可谓全区最会划龙舟的人,都聚集于此。
此外,比赛队伍还有湾区国际化特点。其中的湾区青年队则主要由在南沙创业就业的港澳台青年与内地(大陆)青年共同组成,广州市新亚国际高中龙舟队还有不少来自俄罗斯、英国等多个国家的外籍选手。
锣鼓声声中,活动嘉宾拿起朱红笔为龙头点睛,寄托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景。仪式后,传统水乡龙船“盛装”出行,以方阵或单船形式进行巡游,分别展示了“水上醒狮”“八仙过海”“游龙队伍”等特色内容。
“各队注意”“预备”“开始!”哨声过后,龙舟犹如离弦之箭,瞬间点燃现场。在整齐响亮的口号中,选手们劈波斩浪,奋楫前行,蕉门河上演着一场水上“速度与激情”。这奋勇争先的劲头,十分鼓舞人心。
点击图片,看更多广州各区端午龙舟活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钧圣、吴多、吴子良、廖靖文、耿旭静、董业衡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陈钧圣、廖雪明、吴子良、廖靖文、耿旭静、董业衡、莫伟浓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陈钧圣、廖雪明、吴子良、廖靖文、耿旭静、董业衡、莫伟浓
视频剪辑:张美伦
【广州女婿“望端午”奇遇记】
策划:毕征、崔素华
统筹:崔素华、徐锦昆
脚本:刘成玉
动画:鲍一如、王敏聪、郭俊航
配音:陈雅诗、邹语心、孙晗
特别感谢:浙江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 王帆
剪辑:栾晓森视频素材来源:苏俊杰 莫伟浓 王钰瞬 高凯珅 王安蕾 陈铭曦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圆媛
扫码观看
广州日报视频号
每日热点实时更新
点赞
分享
在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