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写过苏州的一碗三虾面,是这样:
回来请中国烹饪大师毛水生教我们做一碗,做出来是这样:
手剥的河虾仁,鲜嫩又弹牙。虾籽还在锅里炒,就香得让人心里痒。至于那满满的虾黄啊,更是一咬一个香。
绝对是研究员出生以来最努力的一堂手工课!三虾面并不算很难做,但难的是耐心。有人愿意为你这样做一碗,也是十分的心意了。不考虑一下吗?
三虾面的制作过程仿佛是一场朝圣,向当年发明这道面食的前辈致敬。去菜场买带籽大河虾,每斤可以做两碗三虾面。
新手们,记得让摊主把装虾的塑料袋戳个小洞,把水去掉:)最近上海菜场带籽大河虾卖75元一斤,供参考。打算做两碗面,所以称了一斤河虾,每只这么大:
买回来的虾,要先在冰水里泡半小时。
研究员在便利店买的袋装食用冰。也可以考虑去麦当劳打包几杯冰块……再准备一盆冰水,剪下虾头,虾身放到冰水里。
剥虾仁的时候,手指尽量不要接触虾肉,尝试下灵巧地剥去外层的壳。现在你得到美貌的虾仁:
记得浸在冰水里。和虾壳上的虾籽!
大约搅两分钟。揉到虾仁发白,用水冲洗干净:
如果精细一点的话,还需要用牙签手动去除虾仁上的虾线。
你猜研究员拍完照后有没有全挑完?挑完了,哼,也就花了15分钟吧。得到这盘又白又美的虾仁时,研究员心里十分高兴!虾仁浸冰水,然后去处理虾黄和虾籽吧。
倒水没过虾头,加入10克白酒、1根葱、10克拍碎的姜块,煮开后即关火。
捞出虾头,冷水冲凉。
用剪刀剔出虾黄:
这画面实在太美,研究员心甘情愿觉得,喜欢厨房。
虾黄完成。
然而挑了一斤虾的虾黄,时间又静静流逝了……也就大概1764秒吧。捂脸。现在轮到虾籽。剥下来的带籽虾壳放在锅里加水淘洗,让虾籽脱离沉到底部。
找一个略粗的筛网,下面放一个盆。将锅里的水连同虾壳虾籽一起倒在网上,再次搓洗虾壳,让剩余的虾籽脱落。
取一个碗,碗上蒙一块纱布,滤出虾籽。
稍稍用手挤压去水,但注意不要太用力,别把虾籽挤出来了。
现在我们得到一个虾籽球!
怎么样,有没有很激动?有没有很开心?但,比较难的一步要来了。虾籽是湿的,我们要烘干它的水分。取一口锅,开小火,丢虾籽球进去。
这里学一步操作叫「离火」:将锅置于火苗距离10厘米的位置,不断用勺子按压,刮擦虾籽。
总体是将虾籽摊开,用火慢慢烘热。一旦有水蒸气冒起就挪远一点,用锅的余热来烘干水份。
理想的、美艳的虾籽是这样的:
大概需要10分钟。但,新手容易把虾籽烘成蜜饯,比如像这样:
别担心,真是这样也不怕,你慢慢再重复离火、搅拌蒸发水分、再去火上烘一会升温的程序,半小时也就成了。
累了吧?来,凝望(转发)这张图,给自己打气!
虾仁、虾籽、虾黄都已备好,可以开始炒啦。
先给虾仁上浆。
虾仁滤干净水份,加入2/3个鸡蛋的蛋清,分两次加入18克生粉,期间不停搅匀,直到生粉浆包在虾仁上就可以,不一定要全部加入。
完成的上浆应该像这样,容器底部没有明显的水液,呈粘稠状。如果生粉量不够,可以稍加些。
然后加一瓷勺油,封在表面,冰箱冷藏20分钟。
虾仁冷藏结束,即可煮面。烧开一锅1500ml的水,加两调料勺约6克盐,水开后入3两面条,煮开加入50克冷水,再煮开就能装盆了。
面最好是细面,粗细程度就是右边这种(重庆小面也是这个粗细):
研究员在菜场买的。
煮面的同时开始炒三虾。先把虾脑入沸水锅烫热。
研究员等面条锅水开时,把笊篱伸进去烫了一会……
锅里加冷油300ml,放入一半的虾仁,开中火慢慢加热,等虾仁边上开始冒泡,就轻轻滑散虾仁,防止虾仁粘成一团。
学会了「滑油」呢。研究员实操下来,不粘锅比铁锅更容易新手友好。
直到虾仁变透明,白中透粉红后关火,沥油。
锅子不要洗,直接用锅内余油开中火,下虾仁、一半的虾黄和虾籽炒均匀后关火。
一次炒一份浇头,第二份请你再来一次。新手也便于提高成功性。TaDa~~炒三虾完成!
对,到了最开心的时候:组装三虾面!面上浇10克酱油,先搅匀试试味道,觉得不够咸的话再加至15克左右,也就是中式单人喝汤瓷勺一勺的量。
再组装上三虾!
就是这么美艳呢。
吃一勺虾是这样的:
吃一筷面是这样的:
虾仁又弹又鲜,好多好多虾黄和虾籽。研究员做完这碗面,是发自内心的开心。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