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中文说得好,还登台唱沪剧,厉害!丨闵行情
创始人
2024-06-01 18:01:17

民间艺术的本质或许是“俗”

或鸣锣击鼓

或吹拉弹唱

或村歌社舞

百姓多以此庆祝红白喜事,庙会祭祀

而恰恰因其“俗”,便接了地气

受到百姓欢迎,参与的人多了

便更有了“人气”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三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浦江二小的青少年来诵读《艺心艺意》。今天,你将听到的是《“老外”也是沪剧迷》。

点击收听朗读(音频略有删改)

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民文化节闵行区指导委员会和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上海浦江沪剧节展演活动于2018年11月18日晚亮相浦江影剧院。

展演通过“燃情岁月”“和颂时代”和“筑梦未来”三大篇章,与现场观众同颂改革开放,歌颂美好生活。演出同步由闵行文化云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看量逾10万人次。

一曲《回味过去的旧时光》拉开了首篇“燃情岁月”的序幕。清唱结合情景演出的舞台呈现,带领观众再一次回到曾经的光辉岁月。

沪剧对唱《虹桥相会—说闵行》(资料图片)

“和颂时代”篇章着墨于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变与辉煌成就。《虹桥相会—说闵行》《闵行好风光》和《魅力闵行—地铁1号线》等剧目的演唱方式由传统走向创新,歌唱内容从近代演变到当代,唱词中融入了闵行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也展现了闵行40年来不断变化的城市之美。

“筑梦未来”篇,一位国外沪剧爱好者为观众带来的《进博会》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而《闵行永远是春天》和《为你打开一扇窗》等曲目的表演,更是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外国人学上海话、闵行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城区等标志性场景一一展现其中,以沪剧的地方色彩凸显当代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文化与精神。

舞台上金发碧眼,来自俄罗斯的洋媳妇斯维塔尤其引入关注。斯维塔告诉记者,自己10年前嫁到闵行来之后,受到婆婆和家人的影响,爱上了沪剧。能够第一次上台演出,感到非常的高兴,还有点小小的自豪。团里的阿姨们都很照顾自己这个外来的“阿庆嫂”,在中文上标注拼音,一点点的学,一点点的背上海话。本次演出的沪剧表演《进博会》,也算是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上海浦江沪剧节2014年诞生,2016年,依托上海市民文化节平台,沪剧节的辐射面拓展至全市,成为上海沪剧艺术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在2018年6—10月的“乡音和曲”邀请赛期间,年龄最小的参赛者仅6岁(2017年最小参赛者8岁)。从第一届最年轻参赛者40岁到第五届的6 岁,这一年龄跨度的转变让我们看到沪剧艺术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不禁令人十分欣喜。

(选自《东方网》2018年11月19日)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将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三季,我们邀请了闵行区浦江二小的青少年来诵读《艺心艺意》。

《艺心艺意》是“发现闵行之美”文史丛书“民艺乡俗”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讲述了流传至今,或渐渐消逝的民间艺术。它们多流传于市郊,在乡镇村宅间互通,带着独特的民间审美和亲切的本土乡音,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渐行渐远。该书的出版,就是希望能成为这些民间艺术曾经存在的佐证,做到有源可溯,有根可循。

2024年5月起,第十三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来源:今日闵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云纱漫卷哈尼梯田 若隐若现美景...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晨光下的红河哈尼梯田。赵龙云摄 人民网红河11月28日电 初冬时节,云南省...
文旅观察丨打出“一元美食”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进入冬季,受气温影响,户外景区尤其是山岳型景区迎来客流淡季。但有的景区...
周末植物园赏枫去!这篇错峰+绿... 昆明植物园枫香大道层林尽染788棵枫香树换上橙红新装秋日限定美景已进入最佳观赏期!据悉11月15日入...
游客量与旅游消费双增长 新疆文...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形成高效协同推进机制,推动文旅产业...
小雪节气的泉城公园,依然五彩斑... 于平松 摄小雪节气的泉城公园,依然五彩斑斓小雪节气的泉城公园,依然五彩斑斓小雪节气的泉城公园,依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