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观察丨打出“一元美食”牌,会“造节”的景区淡季也上人了
创始人
2025-11-28 16:00:4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

进入冬季,受气温影响,户外景区尤其是山岳型景区迎来客流淡季。但有的景区却结合本身特色“造节”,实现人流量的不降反增。

“一元美食”点燃景区烟火

位于淄博的山东文旅·红叶柿岩旅游区,11月初启动了“首届柿岩烟火节”。景区以博山传统美食与烟火气息为纽带,推出“一元尝鲜”活动。以古村落为背景,景区支起锅台,本地名吃酥锅热气腾腾。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一元酥锅”上线仅一个月,就卖出了五万份。

景区总经理李鹏介绍,整个冬日期间,景区以美食为媒、演艺为桥,还将上线烤芋头、爆米花、炖梨、豆腐脑等一元产品,以及十余种形象各异、穿越古今的特色NPC。“柿岩烟火节带动景区游客量增长12%,营收增长25%。”李鹏说道。


人流量与营收的双增长,显示出景区“造节”的效果。从以往来看,红叶柿岩也是多次尝到了“造节”的甜头,实现“一年四季,季季有亮点”。如景区的招牌“柿岩红叶节”,今年成功吸引了约30万游客,并有效带动整体营收实现了35%的增长,成功激活了“赏秋经济”。春季推出郁金香赏花节,打造“云上赏花”IP,融入十二花神巡游、民谣音乐会等活动,2024年第二届“云上的郁金香”赏花节收获了超20万游客,客流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133%。到了2025年,第三届“云上的郁花园”活动单周客流突破了10万人次。“暑期狂狼季”结合“一票三日游” 政策,以非遗为亮点,推出铁花火壶、凤凰涅槃奇观、百人板凳龙等表演,融合异域风情“泼水节”,暑期引客超25万,夜游经济表现突出,拉动营收上涨30%。

“新式造节”该怎么造?

其实,对于文旅景区而言,“造节”并不是新生事物。如冰雪节,啤酒节、音乐节、花卉节等等,目的都是吸引客流、聚人气,拉动景区营收。但在当下文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境中,有的景区“节”开始面临着吸引力衰减、体验内容趋同、停留时间不足等问题,有的流于形式,甚至难以为继。如何解决?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卜希霆表示,“造节”是一种重新组织空间体验、重塑文化意象的创新实践,“造节”容易坚持难,许多景区在后续运营中面临的困难往往更加复杂。在他看来,传统“造节”多停留在“让人来、让人看”的层面,其核心依据是低参与门槛与大众娱乐需求。而新一代“造节”实践则呈现出更强的兴趣导向与文化趣味导向,主题从单纯的消费场景转向更多元、更具社群属性的内容。

卜希霆认为,要让文旅节庆真正“活下来”,关键不在于增加节目数量,而在于构建长期的文化生产体系。首先,节庆主题必须回到地方性资源本身,进行可溯源、可叙事的文化阐释,形成能够持续生长的符号体系。建立可持续的节庆版本迭代机制,每一年保留核心仪式内容,同时以年度主题或议题引入新内容,保持对游客的新引力。景区还需要通过游客数据分析、内容二次传播、社群维护等方式,将节庆体验延续至日常触点。只有当“造节”转化为持续的文化生态运营,节庆才有可能从短暂爆点走入长期生命。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云纱漫卷哈尼梯田 若隐若现美景... 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晨光下的红河哈尼梯田。赵龙云摄 人民网红河11月28日电 初冬时节,云南省...
文旅观察丨打出“一元美食”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进入冬季,受气温影响,户外景区尤其是山岳型景区迎来客流淡季。但有的景区...
周末植物园赏枫去!这篇错峰+绿... 昆明植物园枫香大道层林尽染788棵枫香树换上橙红新装秋日限定美景已进入最佳观赏期!据悉11月15日入...
游客量与旅游消费双增长 新疆文...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形成高效协同推进机制,推动文旅产业...
小雪节气的泉城公园,依然五彩斑... 于平松 摄小雪节气的泉城公园,依然五彩斑斓小雪节气的泉城公园,依然五彩斑斓小雪节气的泉城公园,依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