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說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冬時節,秋收結束,大自然及動物都開始為冬藏做準備。俗話說“冬季進補,來年打虎。”那麼,怎樣才能進行有效的養生和進補呢?做好以下三件事,冬季則無憂。
起居調養
1.早睡晚起
《黃帝內經》曰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根據人體的生理特點,冬三月,人體的陽氣入裡,陰氣至盛。膝理閉合,形成瞭一個人體陽氣相對盛於裡而虛於外的生理常態。“冬季早臥晚起”是此時主要的睡眠養生之道。尤其老年人建議待日出見陽光時再起床更有利。
2.常曬太陽
冬季養生要點在“藏”,定期曬太陽,尤其是曬後背,顧護陽氣效果更佳,還可補充腎氣。
後背的督脈,主一身的陽氣,再加上後背有命門、肺腧、脾俞、腎腧等重要穴位,經常曬一曬,呵護陽氣,對臟腑虧損者的補陽效果最好。
頭,為諸陽之首,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經常曬頭項的百會穴,可通暢百脈、調補陽氣,使人精神充足,緩解疲憊。
3.常泡腳
冬季經常泡腳可緩解疲勞,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增強免疫力,舒筋活絡。水溫控制在40-45℃之間,水深宜沒過踝關節。
運動調養
適度鍛煉,持之以恒。
寒冬季節,堅持室外鍛煉,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體溫調節功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減少呼吸系統及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發病率。
冬季的運動量不宜過大,可選擇運動量較適宜的全身性運動如太極拳、慢跑、做操、跳舞等,以保持充足的體力。
因時因地制宜。要避免在大風 、大雨、大霧、大寒中鍛煉,而應在室內進行鍛煉。同時需註意運動量應由小到大 ,逐漸增加,不要驟然進行劇烈運動 ,以免發生意外。
飲食調養
秋冬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收藏”的原則,其中飲食保健當以補腎防寒、健脾養胃、養陰潤燥為中心,以補腎、健脾、潤肺為主要內容。
在日常飲食方面,則應註意均衡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礦物質、低脂肪的食物為佳,如雞蛋、牛奶、瘦肉、魚、蝦等。同時要註意兼顧個體體質,酌情選用一些適合體質的食物以滋補氣血陰陽。
比如脾氣虛者宜多食些健脾益氣的食物,如大豆、小米、玉米、糯米、山藥、菜花、土豆、卷心菜、西紅柿、白扁豆、蘿卜、香菇、木瓜、栗子等。
偏於腎氣不足、腎陽氣不足的則可多食些牛肉、羊肉、土雞肉、胡桃肉、鴿子、韭菜、海蝦、海參等;
偏於陰氣不足的,應多食些益氣養陰的食物,如甲魚、水鴨、鵝、燕窩、木耳、蓮藕、百合等。枸杞子可以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潤肺滋陰,亦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來源:廣東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