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組織有關專傢對江南大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安徽省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江南米道江蘇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今旭面業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完成的“淀粉質健康食品精準加工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成果進行瞭評價。
評價會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教授級高工邵薇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孫寶國擔任評價委員會專傢組主任委員,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理事長、教授級高工孟素荷擔任專傢組副主任委員,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教授級高工邵薇,南開大學公共衛生與健康研究院副院長王碩教授,天津農學院副院長張民教授,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主任陳芳教授,國傢糧食與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傢譚斌教授等專傢擔任評價會委員。
國傢糧食與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傢 譚斌
首先,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金征宇對於各位專傢和參評單位代表的到來表示感謝和歡迎。隨後的評價會上,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繆銘匯報瞭項目的技術報告。該項目以關鍵技術難題突破為導向,在國內率先開展瞭淀粉質健康食品的營養價值研究和關鍵加工技術裝備及產業化應用。
繆銘教授首先闡述瞭我國目前面臨糖代謝失衡相關慢性病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等社會問題以及中國的米面發展存在淀粉結構復雜、產品同質化、功能性不強等技術問題,需要采用一體化加工,通過“理論-技術-產品”鏈式創新,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而該項目在慢消化淀粉結構、生物利用度調控、靶向理性設計等關鍵技術研究實現新突破,對於創制系列低GI健康食品,推動產業技術轉型升級等方面作用深遠。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 繆銘
關於蒸谷米、特種粳米、蕎麥面條等健康主食的產品價值,現場展示瞭慢消化淀粉的基礎研究成果、蒸谷米低GI特性,以及於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研究實測報告等。評價委員會專傢和領導們聽取項目匯報後,對項目中的一些關鍵技術內容進行瞭細致的詢問。並審閱瞭相關資料,經質詢和討論,給出意見和評價:
“淀粉質健康食品精準加工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成果資料齊全、數據詳實,符合評價要求。對率先提出瞭慢消化禾谷類淀粉的物理和分子結構,調控慢消化和餐後血糖應答的新技術以及構建淀粉質健康食品的全產業鏈模式和提質增效技術體系的作用給與肯定和證實,同時低GI米面主食模式建議被納入《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
評價委員會認為該項目研究符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具有良好的行業引領作用,對於壯大我國功能糧谷作物種植加工規模,推動健康米面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協同創新發展,促進鄉村振興與產業轉型升級以及國人的飲食健康意義非凡。經評價,科技成果“淀粉質健康食品精準加工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作為參評的單位代表蒸谷米集團董事長嚴偉龍對於評價組的專傢成員表示感謝。此外就蒸谷米的產品特性、加工工藝以及生產流程等問題進行闡述,同時向評價組的專傢委員說明蒸谷米集團通過多年的實踐摸索及與合作專傢的共同努力,已實現蒸谷米相關核心工藝的自主知識產權化。
蒸谷米集團董事長 嚴偉龍
蒸谷米集團關於蒸谷米的營養機理與關鍵技術的創新應用,解決瞭我國蒸谷米裝備研發的核心技術問題,最大程度保留住稻谷中天然的谷物營養,同時優化淀粉結構,降低瞭升糖指數,充分體現科學技術和主食發展的深度融合。
會上孫寶國院士聽完嚴偉龍的介紹後,仔細觀看和研究蒸谷米產品,對於包裝提出修改建議,同時給予勉勵“你們一定要帶頭讓中國人吃出健康,這樣講的話,就一下子上升瞭。”
孫寶國教授在研究蒸谷米產品
本次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成果評價,是蒸谷米集團在健康主食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蒸谷米產品科學成果上的裡程碑,對於深入開展蒸谷米關鍵加工技術創新及營養機理的研究工作意義深遠,為未來開發讓國人吃得健康的全谷物蒸谷米、GABA蒸谷米、蒸谷米代餐粉等健康食品奠定基礎。
今後,蒸谷米集團將繼續深化與行業科研機構、高校的產學研合作,加大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發展協同與跨界的創新思路,不斷完善與發展中國自有蒸谷米的關鍵技術裝備和加工工藝,為提升我國的主糧食品工業技術與水平,推動中國食品工業走向世界而不懈努力。此外,在加強蒸谷米科技創新和產品升級的同時,大力發展蒸谷米產業集群,構建從田間到餐桌全產業鏈生產,打造出一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樣板,有效實現一二三產業鏈深度融合,以工業反哺農業,助力鄉村經濟振興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