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园20分钟效应”在社交媒体上成为流行,据说,每天只要在公园待上短短的20分钟,人的心情就会更愉悦、精神更集中、创造力也更蓬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成为理论实践者,到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去,逛公园,躺草坪,感受自然给予的小幸福。
我区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因地制宜,见缝插绿,从精微处着手,下绣花功夫,以“小笔触”勾勒“工笔画”,让城市更精致、更绿色、更宜居,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精致生态空间让“公园20分钟效应”在金东抬脚可及。
被阳光晒透的五月早已悄然抵达,公园伴着蓝天白云准备好迎接今天的游客。赤山公园里,鸟鸣声声,花香阵阵,阳光透过婆娑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温暖而宁静。还有的人则拿出手机或相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瞬间。听公园的工作人员聊起,以前的公园更多扮演着老年“健身房”和亲子“遛娃地”等角色,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开始涌入,闲逛发呆、野餐露营,故事悄悄发生着变化。
接触自然环境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人们的幸福感。研究发现,仅仅在公园待上20分钟,能显著降低我们的应激激素水平,减轻压力,让大脑得到放松。而这20分钟的公园时光,能让我们暂时逃离忙碌和压力,感受生命的鲜活和内心的平静。
工作日的午后,艾青文化公园热闹非凡,“公园20分钟”的理论实践者们在一片晴好的阳光下充分吸收着大自然给予的养分。“趁着午休出来走走,看看风景,让眼睛放松一下,也让身心放松一下。”在附近上班的童女士为这片触手可及的风景点赞。
“清新的空气,阳光、草坪、鲜花,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是我焦虑生活里的解药。这一刻我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从生活的忙碌中解脱,得到了片刻的幸福。”长椅上,童女士侃侃而谈,作为城市自然过渡带,公园渐渐地被现代人冠以疗愈的属性。
一江之隔的建筑艺术公园则是一幅花香满园、活力四溢的画面。独具特色的“禅空间”经过外立面翻新,在一片花团锦簇中更显魅力。一位坐在小路旁写生的退休火车司机感叹:“公园里的每一朵花、每一片落叶都能带给我惊喜,我要用画笔把这美景画下来!”
“公园20分钟”是人们进行自我调适的积极探索,也透射着群众对城市建设的期待。去年以来,我区通过贯通三道(漫步道、骑行道、跑步道),完善驿站功能布局、打造景观节点、增设体育设施,引进业态等措施,以点串线,全面提升公园整体景观,努力构筑自然生态、宜居宜游的城市公园绿地体系,让公园逐渐从城市“配角”升级为“主角”。
“我平时吃完晚饭总习惯来艾青文化公园散散步,在公园里的健身步道上跑步,可以和跑友PK战绩,打卡分享朋友圈,特别有趣!”家住广润翰城的杜女士告诉记者,来金东的时间说长不长,但她能充分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承载群众记忆的“老”公园到便民舒适的新模样。(记者:严昭睿/文 陈怡滢/摄 来源:金东区融媒体中心)
上一篇:下酒菜來啦 湖北名菜糍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