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地處安徽西北部,華北平原南端,氣候條件優越,是天然的美酒釀造佳地,釀出的酒以酒質上乘而聞名。近年來,亳州進入古井貢酒生態產業園,古井酒神廣場矗立的曹操雕像把酒臨風,整潔明亮的辦公大樓倒映在湖光之中,隨處可見的綠植翠色盈盈,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景象。
“古井貢酒對原糧要求非常高,從選種、育種到田間作業管理,再到現代化收割、驗收入庫和低溫倉儲,每一步都嚴格遵循‘古井貢酒原料精細化控制體系’要求。”古井貢酒年份原漿1979年窖精選優質五谷原糧: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等釀酒原糧的選品要求。
“佳釀千年傳魏井,濃香萬裡發湯都”。在古井酒文化博物館,節目組探訪瞭古井貢酒的水源地。工作人員介紹,古井貢酒因井聞名。眼前這口宋井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古井貢酒所用的“無極之水”取自井中三尺以下,性溫、質清,呈天然弱堿性,適宜釀酒。
從清涼的水源地移步到忙碌的制曲車間,大曲散發著濃濃的麥香。糧優、水甘、大曲芬芳,釀酒的三大基礎原料如何變成液態美酒?參與直播探訪的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傢委員會委員宋全厚向主持人科普,釀酒主要有發酵、蒸餾、摘酒、陳釀等環節。處理好的糧食加酒曲發酵,發酵後再蒸餾,蒸餾之後就得到瞭原酒,隨後將其窖藏、沉淀,便得到瞭我們常喝的酒。
站在古井明清窖池旁,芮傑講述,窖池是濃香型白酒關鍵發酵的容器,窖齡越長,窖泥中繁衍的微生物越多,產出的酒就越好。置身其中,那些已經在老窖神泥裡活躍瞭近千年的微生物,正散發出獨特的嗅覺記憶。
隨後,探訪組一行深入釀酒車間,直觀地見證瞭釀造過程。經驗豐富的師傅正在“上甑”,這是酒醅加熱變成酒蒸汽,最後再冷卻成酒的關鍵一步。“將酒醅裝進鍋甑裡進行蒸制的時候,講究‘輕、松、勻、薄、準、平’。高端低倒,輕撒勻鋪,上甑的手法非常重要。”李師傅說。

古井貢酒不僅有建於明朝正德年間、已經連續使用500多年的國保窖池群,還有現代化的釀酒車間,恒溫恒濕的“無極酒窖”,專註科研的酒體設計中心以及自動化的灌裝車間。
古井貢酒酒“低溫冷凍過濾技術”,科技可以賦能白酒、豐富白酒,“在零下10℃的低溫裡,有效去除酒體中醇溶性高、水溶性低的物質成分,使酒體更加清澈透明,口感更加綿、甜、凈、爽。”
從一粒糧到一滴酒,其中聚合和發散著自然和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多重基因,它們相輔相成最終構成瞭古井貢酒的文化底蘊。隨著國民生活水平和消費意識的提升,酒類消費需求也逐漸向健康化、多元化、高端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以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底蘊為基礎,古井貢酒以消費者需求為方向,不斷深耕市場,持續推動產品與流程的迭代創新,為中國白酒發展註入瞭新活力。
“釀酒是一項傳承千年的傳統工藝,看起來簡單,但真正學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無論是在釀造工藝還是在工業生產上,都要保持著一顆‘匠心’”一個釀酒人的堅守與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