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昆明的夜晚散发出独特魅力。在南强街巷历史文化街区,“戏剧长夜宴”热闹开席,演员身着戏服穿梭其中,滇味飘香,乐声交融。“一边看戏,一边品尝小吃,这种体验非常棒!”一名上海游客赞叹。
政策为昆明夜经济注入强劲动能。云南省、昆明市先后出台措施,明确将昆明打造为“国际夜间文旅消费之都”,并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昆明通过政策、业态、创新齐发力,全方位激发夜间消费潜力,目前共有4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和9个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南强街巷
深耕沉浸式体验
每天18:00至22:00是夜间消费的“黄金时段”。
17:00,南强街巷灯光次第亮起。这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拥有180个特色商铺,日客流量为3.5万至4万人次,周末节假日可达6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超65%。
“游客偏好有明显变化,更追求深度沉浸式体验。”南强街巷企划主管何云生点明未来发展方向——深耕沉浸式体验。
如今的南强街巷,几个固定舞台成为文化输出主阵地。其中,“玻璃舞台”每天19:00至21:00举行演出,滇南乐队、流浪者乐队等本土力量轮番登场,单场线上观看量经常超20万人次;“南强戏台”联合滇剧院、古渡梨园等专业团队,推出滇剧、花灯等“短平快”演出,将传统与流行创新融合,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
沉浸式体验延伸至餐桌。在云海肴、上菌山、芸南道等餐厅,身着民族服饰的服务员在席间献上敬酒歌,让用餐成为体验的一环。街区还借鉴大唐不夜城的成功经验,引入NPC进行互动,如端午节举行的“屈原”教包粽子活动广受好评。未来,街区还将开发《我的闻先生》相关IP内容。
要留住游客,还需解决“后劲不足”的问题。目前,街区后半夜客流锐减明显。管理方计划设立“夜间经济补偿基金”,初期对营业到1:00至2:30的商户给予补贴,培育后半夜消费市场,同时拟引入“AI主播”讲解,提升服务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街区计划将两个闲置老旧院落改造为“云南非遗文创空间”,引入书店、非遗扎染体验等强互动业态,核心目标直指延长游客目前20至30分钟的短暂停留时间。
在商户生态上,街区注重平衡本土特色与新鲜感,引入云南及东南亚特色餐饮,并调整商铺轮换率,在维系固定客群与带来新鲜感之间找到平衡点。
风情街区
打造夜经济新地标
步入南亚东南亚风情街,色彩斑斓的建筑立面、精致的雕花装饰、独具特色的门窗,浓郁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在灯光映照下,尖顶凉亭熠熠生辉,增添别样雅致。
在“云南之夜”品牌建设和“四夜经济”政策指引下,风情街紧扣“国际视野、异域风情、多元体验”定位,积极打造夜间经济新地标。街区汇集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及云南本土的10余家餐饮品牌,常态化推出东南亚风情歌舞表演、乐器演奏和泼水节、水灯节等主题文化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的夜间社交氛围。
依托东南亚风格建筑与灯光艺术装置,街区策划“东南亚文化之夜”“香料探秘之旅”等主题夜游活动,聚集20余家手工艺品、珠宝饰品、服饰布料及特色食品商户,并引入跨境电商体验店,完善“微缩版东南亚”体验动线。
风情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南亚东南亚风情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呈现,不仅在建筑、景观与标识中融入东南亚元素,还设立文化展示区,定期举办泰国周、越南周等主题周活动。街区注重“餐饮+体验”融合,餐厅将地道美食与环境装饰相结合,加上小型表演营造氛围。同时,“购物+体验”模式通过香料辨识、服饰试穿、手工艺品DIY等互动,将消费转化为深度体验。
目前,风情街核心区超过85%的商户营业时间延长至22:00以后。街区正推动知名品牌试点24小时经营,完善夜间配套服务。多家餐厅引入东南亚原籍或专业厨师,并完成主题装修和菜品创新。未来,街区将重点推进3项任务:打造高水准“东南亚文化演艺中心”;建设精细化的“国别主题体验区”;搭建跨境文化交流平台,联合领事馆与商协会,举办美食文化节、手工艺大师工坊等高端活动,深化区域文化交流与商业合作。
斗南花市
数字赋能“浪漫经济”
当城市渐入梦乡,亚洲最大鲜切花交易市场斗南花卉市场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
斗南的魅力早已超越单纯观赏与购买。作为全国鲜切花交易的“市场风向标”和“价格晴雨表”,这里每年交易超百亿枝鲜切花,电子拍卖占据重要份额。如今,鲜花拍卖这一核心环节正以创新方式向普通消费者敞开。全国首个面向普通消费者的“B2C数智鲜花零售拍卖”项目在斗南花花世界亮相,开启沉浸式体验“电子心跳”的鲜花文旅消费新场景。
踏入2700平方米的云花花拍·花旅中心,模拟厅与3个拍卖厅组成的电子花市就在眼前。每逢整点,3个拍卖厅同步启动,分别进行A级、B级、C级鲜切花拍卖,每场45分钟,可容纳300余人同场竞拍。新手购票入场后,在导览员指引下于模拟厅完成竞赛演练任务,获得专属徽章后即可解锁鲜切花拍卖权限。
当1:1复刻大宗交易模式的电子交易大屏开始跳动,各类待拍鲜花的品种、等级、数量信息实时刷新。在降价式拍卖模式下,指针逆时针转动,价格从高点逐步下降。“就是现在!”当光标滑到心仪价位,游客林女士迅速点击小程序拍卖键,瞬间锁定心仪鲜花。
据了解,B2C拍卖日均完成交易2000单,复购率达63%。这项独特的“鲜花游”体验,不仅为游客的斗南之夜增添难忘记忆,也让这个以产业为根基的旅游目的地焕发生机。此外,市场还配套推出“鲜花盲盒”“永生花工坊”等衍生项目,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
与鲜切花拍卖区域相邻的非遗文创中心游览区内,有非遗业态、青年文创、花卉周边等30多家商户,依托“亚洲花都”特色底蕴,空间内业态均围绕花卉元素打造,30多名负责人共同打造以鲜花为主题的沉浸式文创空间。
官渡古镇
千年古镇夜色璀璨
作为昆明夜间经济的新名片,有着千年历史的官渡古镇近期推出4项升级举措,从交通配套、导视系统、市容管理、专项措施等入手,打造“文商旅”融合的夜间消费新地标。
运营方昆明市官渡区国欣置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蔺如锦介绍,古镇以“夜色·官渡”为主题,成功打造业态丰富、文商旅融合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在交通配套方面,古镇多方协调,将途经公交线路末班车时间延长至0:00,覆盖核心出入口及热门商户区。“古镇实现了公交服务与夜间消费无缝衔接,让游客玩得尽兴、走得顺畅。”蔺如锦说。同时,古镇在周边市政道路、公交站点增设融入滇剧脸谱、云子围棋等文化元素的导视标识,解决游客“最后一公里”寻路难题。
针对共享单车管理问题,古镇联合执法部门划定禁停区,运用电子围栏技术规范停放,动态调控投放总量,有效改善景区周边秩序,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在业态培育方面,古镇推出专项措施,升级夜景灯光工程。莲花古戏台的滇剧表演、“云南说”小剧场的沉浸式体验、古渡梨园的音乐会等夜间文化活动已成常态。80余家特色餐饮商户和30余项本土小吃深受美食爱好者喜爱,其中官渡粑粑、小锅米线等特色小吃备受青睐。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白天感知文化,夜晚体验风情’的特色园区。”蔺如锦介绍,古镇已构建集特色餐饮、非遗展示、精品民宿、国潮市集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夜间消费生态圈。数据显示,这个24小时开放景区日均接待游客2.5万人次,夜间客流占比达40%,年接待量超900万人次。古镇超过90%的商户营业至22:00,部分持续至次日3:00。“这些举措在服务好游客的同时,也优化了营商环境。”蔺如锦说。
在体验感提升方面,古镇着力打造“烟火诗意人文历史”精品线路,构建云子围棋、乌铜走银、滇剧花灯等非遗活态展示空间。古镇广场、古渡梨园等地常态化开展富有云南特色的文艺演出,成为昼夜皆宜的网红打卡点。
南强街巷以沉浸式体验破局,斗南花市让“浪漫经济”在夜色中绽放,南亚东南亚风情街搭建跨境文化交流平台,官渡古镇用千年古韵演绎夜生活的繁华……昆明的夜间经济图景正在政策驱动下加速重构升级。这不仅是消费场景的丰富与延伸,还是城市独特气质、历史底蕴与产业活力的深度释放。
昆明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昆明将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持续优化夜间经济发展环境,培育多元夜间消费业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夜间消费地标和特色商圈,推动夜间经济向品质化、特色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当戏剧韵味、鲜花浪漫与古镇千年风华在春城夜色中共舞,一个更具魅力、更富吸引力、更具辨识度的“夜间文旅消费之都”轮廓正日益清晰,市民的夜生活更加精彩惬意,游客对“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也更加可观、可感、可触。
来源:昆明日报
撰文:李思娴 方圆
摄影:杨艳辉 赵伟 李海曦 刘凯达
制图:张伟
编辑:范志强 李杭璘(实习)
校对:艾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