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月 18 日,好想你(002582.SZ)、鹽津鋪子(002847.SZ)、零食很忙、趙一鳴零食共同在湖南長沙簽署戰略合作投資協議,好想你和鹽津鋪子分別向零食很忙集團投資 7 億元和 3.5 億元,零食很忙共獲得 10.5 億元投資。
不久前的 11 月 10 日,零食很忙還官宣瞭與趙一鳴零食的戰略合並。雖然截至目前,趙一鳴零食仍陷入與良品鋪子 ( 603719.SH ) 的股權轉讓糾紛之中,兩傢的合並事項也可能受其影響,但一旦上述兩傢量販零食頭部企業合並,零食行業的格局或將迎來新改變。
實際上,今年下半年開始,量販零食企業就不斷迎來並購潮,不少中小品牌相繼合並擴大。面對激烈的競爭,傳統企業也紛紛入局量販零食市場。而到瞭年末,傳統零食與量販零食不再各自為營,其已開始呈現 " 抱團取暖 " 的趨勢。隨著頭部品牌們跑馬圈地速度加快,未來市場份額將進一步向頭部品牌傾斜," 強者恒強 " 格局或將進一步凸顯。
量販零食迎來並購潮
今年以來,量販零食市場可謂賺足眼球,不僅相關店鋪數量劇增,傳統零食巨頭也陸續進場佈局。
鈦媒體 APP 瞭解到,量販零食店,一般也被稱為零食折扣店,是一種專門以低價作為賣點的零食店鋪類型,其往往以價換量,薄利多銷。根據廣發證券的數據顯示,零食量販店的衛龍小面筋(312g)售價 7.9 元,趣多多(95g)5.2 元、德芙巧克力(43g)5.9 元、茶 π(500ml)3.9 元、百事可樂(330ml)1.9 元,對應超市價格則分別為 16.8 元、6.7 元、7.9 元、4.8 元、2.8 元。由此可見,零食量販店的商品價格平均便宜瞭 20%-50%。
在如今消費降級的趨勢下,零食折扣店滿足瞭消費者對零食物美價廉的需求,迅速在下沉市場中逐步擴大,並在今年迎來瞭爆發。
根據華泰證券數據,全國量販零食店數量 2021 年至 2022 年均有超 100% 的增長速度。截至 2023 年上半年,全國量販零食店數量或已超過 1.6 萬傢。僅今年上半年,零食很忙新增門店數超 1000 傢,平均每天新開 6 傢門店。
目前,趙一鳴零食門店數也已超過 2300 傢,並以每月 200+ 的速度擴店,零食有鳴更是曾在官網表示,平均每月新增超過 200 傢店,並計劃於 2026 年達到 1.6 萬餘傢門店;好特賣的門店規模在 2022 年已超 500 傢,還喊出瞭 " 未來 3 年開出 5000 傢門店 " 的口號。
而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行業內的合作動態也不斷更新。
2023 年 9 月,萬辰集團宣佈將旗下的 " 來優品 "" 好想來 "" 吖嘀吖嘀 "" 陸小饞 " 合並,合並後的統一品牌為好想來品牌零食。同月,萬辰集團公告稱收購瞭另一傢量販零食品牌 " 老婆大人 "。截至 10 月,萬辰集團旗下的零食零售品牌在營門店數量超過瞭 4100 傢。
2023 年 10 月,湖南的 " 愛零食 " 宣佈控股陜西的 " 零食泡泡 ",而這已經是愛零食今年以來第三次收購,此前它還收購瞭 " 恐龍和泰迪 " 與 " 胡衛紅零食 "。同期," 零食艙 " 戰略整合瞭廣東品牌 " 零食麼麼 " 所有門店,並宣佈門店數量突破 600 傢。
而到瞭 11 月," 零食很忙 " 與 " 趙一鳴零食 " 正式宣佈戰略合並,這也是行業內前三的品牌首次宣佈 " 抱團 " 合作。
量販零食成為兵傢必爭之地
面對熱火朝天的量販零食市場,傳統零食企業也感受到瞭危機,為瞭應對競爭,傳統零食企業一邊緊急佈局量販零食店,一邊降價留住市場。
良品鋪子較早入局,今年 4 月,其旗下全資子公司 " 廣源聚億 " 與趙一鳴簽訂投資協議,投資 4500 萬元,持股占比 3%。今年 10 月,良品鋪子發佈公告稱擬轉讓所持趙一鳴的 3% 股權,近半年的時間裡,預計產生的投資收益就達到 6000 萬元。而此次好想你、鹽津鋪子對 " 零食很忙 " 投資 10.5 億元,也可以看出傳統零食企業意圖搶占市場的決心。
另一邊,為瞭應對競爭,不少企業也拿出低價殺手鐧。今年 12 月初,良品鋪子宣佈實施 17 年來首次最大規模降價,門店在售 300 餘款產品會員價平均降價 22%,最高降幅 45%,主要集中在成本優化但不影響品質以及復購率高的零食上。
良品鋪子官宣降價後,不少頭部品牌也紛紛回應。三隻松鼠(300783.SZ)創始人、董事長章燎源在朋友圈表示,公司早在一年前就實施瞭 " 高端性價比 " 戰略,今年 6 月,公司還通過社區零食店切入量販零食賽道,目前在安徽、江蘇、浙江等區域已開出超 80 傢店鋪。另一傢行業頭部百草味也回應媒體稱,公司長期堅持 " 高品質、高性價比 " 產品戰略,為消費者提供最高 " 品價比 " 的產品。臨近年終大促及年貨節,百草味將大力讓利消費者,尤其是在堅果和堅果禮盒品類上,讓消費者得到企業降本增效後的最終實惠。
實際上,除瞭行業倒逼低價改革之外,競爭壓力也早已體現在部分零食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上。今年前三個季度,良品鋪子實現營業收入 59.99 億元,同比下滑 14.33%;歸母凈利潤 1.91 億元,同比下滑 33.43%;來伊份(603777.SH)前三季度實現營收 30.02 億元,同比下滑 7.61%;凈利潤 454.28 萬元,同比下滑 93.57%,上述兩傢企業的歸母凈利潤都呈現雙位數下滑。
此外,靠著電商流量快速起傢的三隻松鼠,近幾年公司營收 " 跌跌不休 ",至今年前三季度仍未止跌。三隻松鼠的收入下滑,一方面與傳統電商時期的流量紅利見頂有關;另一方面,休閑零食賽道競爭日趨白熱化,其部分市場份額被同行所 " 蠶食 "。
不過,有業內人士對鈦媒體 APP 表示,降價策略是一柄雙刃劍,其既有可能拉動銷售增長擴大市場份額增加凈利,也可能會引發競爭對手之間的價格戰加劇,導致整個行業增收不增利。例如,相比 2022 年上半年,趙一鳴零食的凈利潤率已從本就不高的 3.16% 跌至 2.74%;萬辰集團歸母凈利潤則從 H1 的 -557.3 萬元,進一步下跌至 Q3 的 -5656 萬元。
當然,上述人士也表示,當價格站到瞭一定程度後,行業馬上就會進行到下一輪洗牌,存量大戰裡,頭部企業的優勢更為明顯,這或許也解釋瞭零食企業為何開始抱團取暖。
來源: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