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吃貨研究所
聖誕這濃之又濃的節日氣息已經鉆進瞭商場的絲絲縫縫,一種叫做“潘娜托尼”的面包也密密麻麻地爬上瞭櫃臺。
當你帶著好奇心湊近一看,便會被168元/個、98元/個、68元/個的標價驚到——隻是一個面包而已,為什麼賣得這麼貴?

聖誕樹和潘娜托尼 | 阿肚 拍攝
01
潘娜托尼
/ 耗費時間的大面包 /
潘娜托尼Panettone,在意大利語裡的名字叫做“大面包”。
這款大面包呈圓柱形,遠看很像一個加大號的杯子蛋糕,它的高度在12~15cm之間,隻要把它往餐桌的正中間那麼一放,必然集萬眾矚目於一身。

塊頭很大的潘娜托尼 | flickr Stijn Nieuwendijk
潘娜托尼的制作環節很耗費時間,人們把奶油、蛋黃、葡萄幹、橙子皮等美好的食材混合著沁滿麥香的面粉和水放在一起攪拌均勻,再另外加入酵母,置於低溫環境中長時間發酵(有的甚至要放置12小時),直至果香與奶香俱美,蛋香與面香共色。
室溫、季節、攪拌時間,各種機緣的巧妙配合最終成就瞭潘納托尼的美味,而且每一個都是孤本。

切開的潘娜托尼 | flickr stu_spivack
隨著歷史的腳步,潘妮托妮的美味越走越遠。如今在南美洲,尤其是在阿根廷、烏拉圭、玻利維亞、巴西、智利和秘魯,潘妮托妮也已經成為聖誕晚餐的主食。
在國內,得益於商傢的宣傳,潘娜托尼大概是知名度最高的聖誕面包,很多店每年都會作為“一年一度聖誕限定”進行售賣,甚至連盒馬、胖東來等超市都有。

盒馬的潘娜托尼| 阿肚 拍攝
潘娜托尼的售價從來都不便宜,在一線城市的價格平均在100元一個左右,我目前看到賣得最貴的潘娜托尼是788元一個,最便宜的是68元一個。

潘娜托尼的價格 | 截圖來自小紅書
一個面包而已,為什麼賣這麼貴?很多人都有著相似的疑問。
而商傢給出的解釋也是相似的:因為工藝復雜耗材很多,面包師也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時間。
潘娜托尼到底值不值?也許隻有你自己嘗過之後才知道。
02
其它聖誕面包
/ 其貌不揚的史多倫 /
除瞭潘娜托尼,其實還有另一種歷史悠久的聖誕面包——來自德國的Stollen史多倫。
如果按照中國烹飪體系所講究的“色香味”標準來評判,史多倫面包實在是上不得臺面——凹凸不平的棕褐色表皮上,不均勻地嵌滿瞭黑黑、紅紅、黃黃的糖漬果幹,白白的糖霜底下罩住的是絲毫都不蓬松的面餅。

史多倫丨wikipedia / Gürgi
通常來說,史多倫面包隻會在聖誕節期間的傢庭餐桌上出現。雖然以酵母制作而成,然而它的口感卻介於面包和蛋糕之間。
李娟曾在《我的阿勒泰》中講到,牧民紮克拜一傢通常會把新烤的馕保存起來,然後先吃舊馕,於是新烤的馕永遠隻用來聞和憧憬,吃到嘴裡的馕卻永遠是舊的,又幹又硬,仿佛能撬動地球。
史多倫面包也一樣,冬天天氣寒冷,新烤出來的面包需要先保存一段時間再吃。水分隨著時間不斷蒸發,因此面包也由最初的“實成”,變得越來越硬。不過據說隨著保存時間的推移,面包的風味也會逐漸發生細微的變化,不知因此培養出瞭多少挑剔的舌頭。

剛做好的史多倫丨Flickr / Alexandre Duret-Lutz
別看史多倫面包平平無奇,它的制作其實頗為講究。
原料中的葡萄幹、橙皮和蔓越莓幹等需要事先以朗姆酒浸泡入味,面團中則要加入肉桂粉、豆蔻、丁香等各式香料,新出爐的面包還要再趁熱沾裹上熔化瞭的黃油,最後再以糖粉為面包“加冕”。放置2-3天後,當所有的濃鬱果香、酒香與淡淡的香料得以完全釋放並且相得益彰,當誘人的香氣終於內斂沉淀到對得上那些翹首期待時,才是最佳的品嘗時機。

切開的史多倫丨flickr Mel
03
薑餅人
/ 顏值大於美味 /
相比聖誕面包,對於大傢來說,薑餅人可能是存在感更強、上鏡率更高的聖誕代表美食瞭。
不過別看薑餅小人長得好看,它的味道對於國內的普遍大眾口味來說,實在是有幾分古怪。

薑餅人 |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簡單來說,薑餅小人是一種面團用生薑、丁香、肉豆蔻、肉桂調味,再加入蜂蜜或砂糖,並在表面擠上糖霜作為裝飾的硬餅幹。至於味道嘛,我總覺得像國內的紅糖薑茶。
不過作為一款長期流行的節日美食,薑餅小人可並不是以味道取勝的。
最妙的在於它豐富多彩的外觀,形狀各異的餅幹模子讓所有的廚房幻想都有瞭走進現實的可能,彩色的糖霜讓原本平整的餅幹表面成為瞭天然的畫佈,於是俏皮的小人、可愛的鈴鐺、挺拔的松樹、靈動的雪花,都變得豐富而立體,活靈活現瞭起來。

各式各樣的薑餅人 | flickr Heidi Pesotski
同時,制作薑餅的過程也成瞭一項妙趣橫生的傢庭活動,甭管是薑餅小人還是薑餅小屋,隻要傢人齊聚,凜冽寒風也可以變得可親、可愛瞭起來。

薑餅屋 | flickr Mr. Happy Face - Peace :)
04
熱紅酒
/ 別光吃,也來點喝的 /
紅、綠、白是天然的聖誕配色,而漫天的大雪、溫熱的爐火和微醺的熱紅酒更配哦!
在歐洲,各國對熱紅酒的叫法不同,但是大致的做法基本類似。必備的材料包括紅酒、水果、香料和方糖,而紅酒的品牌和水果的種類則具有充分的自主空間。

一杯溫暖的熱紅酒丨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一般來說,口感偏酸甜的水果,比如蘋果、橙子、檸檬比較適合,也有人秉持著中西結合的理念,把山楂、紅棗和桂圓也毅然決然地丟進瞭酒鍋。至於香料嘛,丁香、肉桂、肉豆蔻、香葉、八角則是必須的。
總之,簡單的食材搭配簡單的熬煮方式,隻消半個小時,一鍋混合著水果酸甜的熱紅酒就可以出鍋瞭。

熱紅酒丨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其實想想看,烤聖誕面包、烘薑餅小人、熬制熱紅酒,又跟國內的蒸年饃、炸米果、煮醪糟有多少實質上的區別呢?
所有的節日無非都在教會我們感恩和珍惜,而生活的儀式感,也就在這些幸福的小事中,一點點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