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酥鴨腿、孜然雞片、杏鮑菇炒肉片、燒茄子、蒜蓉油菜、素炒西葫蘆……早上5點,天還沒亮,大柵欄街道延壽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大廚楊曉軍就開始忙活起來。
“平時早上6點半開始備餐,今天趕上下雪,訂餐人數增加,飯菜也要多做一些。”除瞭葷素搭配的菜品以外,楊曉軍還為老人們準備瞭特色肉餅和紅燒獅子頭。
“昨天我們就在微信群裡跟大傢說瞭,需要送餐的話可以提前預訂。”站長鄧育發現,今天預訂的送餐數量達到50多份,比平時多出20份左右,“有些平時能自己走到驛站堂食的老人,今天怕路不好走,也不過來瞭,選擇送餐上門。”
擔心老人出門不安全,鄧育還特意安排三名工作人員給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打電話進行安全提示,“告訴老人雪天路滑,盡量別出門,需要什麼盡管跟我們說,午餐我們也給送過去。”

大柵欄街道延壽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工作人員為老人送餐
考慮到今天送餐需求增加,鄧育準備增加配送人手。“平時一兩個人騎電動車就能送完,今天最少需要三個人,到時候看路面積雪情況,不方便騎電動車的話,就走路送過去。”
鮮筍牛肉煲、宮保雞腿肉、圓白菜粉條……在上地街道養老照料中心,大廚撒建立也已經著手備餐,面點師傅唐曉利同樣行動起來,正在後廚忙著蒸饅頭和紅糖發糕。
“平時大廚會跟其他師傅一起切配,今天要提前開火,爭取早一點把飯菜做出來,這樣給送餐留出時間,確保老人能準點兒吃上熱乎飯。”院長張朝俠說,今天訂餐量有40多份,由於老人住得比較分散,加上雪天路不好走,因此配送人手也要比平時翻倍,“大廚、面點師傅和兩名驛站工作人員都要分頭去送,給老人送餐時,順便瞭解一下老人有哪些需求,看需不需要我們幫忙。”
在廣外街道白菜灣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站長崔麗麗正在忙著安排今天的送餐工作。“今天有雪,不少堂食的老人臨時改成送餐上門。”據崔麗麗統計,今天送餐數量有四五十份,需要四五名工作人員分片配送。“對於基本養老服務對象這樣的特殊人群,我們如果看到老人沒訂餐,會主動打電話過去,問問傢裡有沒有人照顧,中午打算怎麼吃,確認老人的用餐需求能夠得到滿足。”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