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 “偷” 字拖后腿!乡村旅游的新玩法与必修课 | 有一说一 别让 “偷” 字拖后腿!乡村旅游的新玩法与必修课 | 有一说一
创始人
2025-11-25 22:31:38

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

近日,四川眉山“偷”甘蔗意外走红,日接待游客超千人,日销售额近万元。随后,四川德阳等地也相继推出“偷橘子”体验,让农田变身为真人互动游戏场。夜色中的田间追逐、“躲避 NPC” 的趣味设定、差价定价的博弈感,使得这类看似 “越界” 的活动迅速通过社交媒体刷屏,成为田园营销的创新样本。

这类活动的成功,核心在于精准击中了现代都市人的情感需求:以 “偷” 为噱头,将童年怀旧、逃离喧嚣的情绪转化为参与动力,用游戏化思维激活了传统农业的休闲属性,为乡村旅游和农业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但必须明确的是,这里的 “偷” 本是营销创意,并非真正鼓励偷窃,其本质是通过趣味互动打破农业体验的单调感。

然而,火爆背后的隐忧同样不容忽视。夜间田间追逐存在人身安全隐患,人群拥挤易引发秩序混乱;眉山甘蔗地出现 “假偷变真偷” 的现象,暴露出部分参与者对规则的漠视,也可能传递不良价值导向;更关键的是,多数农户缺乏专业的管理体系和应急机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纠纷,不仅会让项目瞬间 “塌房”,更可能给投入全部精力的农户带来毁灭性打击。

对于这类创新模式,我们不应简单否定,也不能放任自流。基层部门不妨主动介入引导,协助经营者完善安全保障:划定专属游玩区域、设置清晰警示标识、制定应急处置方案,让短暂的网红效应转化为长期可持续的经营;经营者自身更需淡化 “偷” 的噱头,将活动重新定位为 “田园逃脱游戏”“农田大冒险” 等,通过规则优化保留趣味性,避免负面社会影响。

事实上,“偷” 字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快速吸引流量,却也暗藏伦理争议和价值风险 —— 刻意强化 “偷” 的概念,可能模糊是非边界,尤其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引导。这类活动虽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但绝非值得推广的营销范式,规范发展才是长久之计。创意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我们乐见农户主动探索新路径,但创新不能脱离安全与规范的底线。

未来,更多类似项目能否走得远、走得稳,关键在于能否在鼓励创意与管控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唯有剥离噱头、筑牢安全防线、传递正向价值,田园游戏才能真正成为乡村旅游的 “常青树”,为农业转型注入持久活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湟源县 文旅融新篇 破局绽芳华 “十四五”的五年 破局绽芳华 文旅融新篇 “十四五”的五年 “十四五”的五年,是湟源县文旅产业挣脱“...
原创 中... 近日,中日间多条航线航班出现大规模取消现象,部分日本机场出现中国公民集中办理回国手续的场景。中国外交...
原创 贵... 近日有网民发布视频称,在贵州贵阳黔灵山乘坐缆车时遭遇猴群大规模下山。根据《极目新闻》报道,景区工作人...
20岁中国游客赴日旅游坠楼身亡... 连轻生都有勇气,还有什么是不能面对的? 11月25日下午,日本关西国际机场发生一起坠楼事件,一名中国...
《疯狂动物城2》预售票房破3亿... 明日(11月26日),备受关注的迪士尼经典动画影片《疯狂动物城》的续作《疯狂动物城2》将上映。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