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的食物味美,但為健康計,今天的人們,不得不重拾酸一點的水果,多吃些苦瓜苦菜。

日前,請一位前輩吃飯,她講,血糖值已臨界,喜歡清淡些的餐館。選瞭日料店,分食制,主食和菜肴均無糖,碳水化合物也不多。酸、辛、苦、咸、甘,五味中,好像甘最討人喜歡。甜的食物味美,吃罷,心情也會好起來。
舌尖喜甜味,耳朵和心靈也喜歡甜的感覺。這才有甘之如飴、甜言蜜語、口蜜腹劍、“撥伊吃眼糖精片”“給他點甜頭嘗嘗”之類的成語和俗語。與之相對,跟“苦”有關的成語和熟語更多,如苦海無邊、愁眉苦臉、淒風苦雨、千辛萬苦、良藥苦口。總之,是不好吃、令人不開心的。還有甜苦皆備的,如先苦後甜、憶苦思甜、同甘共苦,依舊揚甜抑苦。
在17世紀初葉的歐洲,砂糖是貴重藥品,隻有貴族、紳士和富商才會在尋常日子食用砂糖。到19世紀,甘蔗種植面積大增,蔗糖價格大跌,飛入尋常百姓傢。但這些年,糖尿病患者也日漸增多。從貴族的奢侈品到中產階級的珍稀品,再到普羅大眾的調味品。為健康計,今天的人們,不得不重拾酸一點的水果,多吃些苦瓜苦菜。
少糖,對身體有益;人們的耳朵和心靈,也要時時警惕甜言蜜語、糖衣炮彈。所以說,舌尖喜歡的,五臟六腑未必覺得好;耳朵喜歡的,也同樣。古往今來,屢見不鮮。
看著那位前輩小心翼翼吃飯的樣子,我心中五味雜陳。無數經驗教訓告誡我們:想保持身體健康,凡是好吃的,得少吃一些!單這一點,就很考驗人類的自控能力。
迄今為止,糖尿病依然是不可逆轉的。在此為前期患者們祈禱,早發現早治療,註意飲食和鍛煉,拒絕甜蜜的誘惑。(孔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