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消停幾十天後,北京突發的肺炎疫情又引起瞭全國的註意。
北京多個地區已經調整為中等風險等級,中小學生也已停止到校上課,各類幼兒園不再開園。
北京疫情嚴峻,目前全市已經嚴陣以待。
曾在今年年初,鐘南山就強調過,對抗新冠肺炎最好的辦法就是依靠自身的免疫力,如果你的免疫力夠強,是完全可以自愈的。
健康是每個人生命的基礎,有健康才能有一切。
說起養生,鐘南山院士就是一個“資深人士”,他今年已經84歲高齡瞭,但展現在大傢面前的狀態,完全就像一個隻有五十多的人。
無論是精力還是體力,比很多二三十歲的小夥子都還要強,不得不令人贊嘆。
那麼鐘南山院士的養生秘訣是什麼呢?眾所周知,鐘南山院士喜歡健身,遊泳以及各種體育鍛煉活動。
但這隻是一部分,最重要的還是從飲食上面下手,我們中國有一句老話叫“病從口入”,平時吃什麼也就決定瞭我們身體會長成什麼樣。
2019年的時候,鐘南山院士參加瞭在廣州舉行的“亞洲美食節”,並大談健康養生,強調瞭健康和飲食是分不開的。
其中建議大傢這三種食物盡量少吃,很多傢庭天天吃,並不當一回事,所以要引起重視。
代表食物:臘腸醃肉等等,還有重口味的菜系都屬於高鹽類的。
高鹽飲食有什麼危害呢?
現代人患高血壓的常見因素中,高鹽飲食是主要因素,世衛組織建議的是每日低於6克,最佳是3克,由於中國人飲食習慣不同,國內專傢建議是少於10克。
不過對於北方一些喜好重口味的地區,是遠遠超過這個標準的,據統計,當超過10克每天時,每增加1克食鹽攝入,高血壓的患病率就增加1%左右。
國際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曾發佈過一份調查報告,光2017年,全球因高鹽飲食而致死的人口達300萬!
所以鐘南山建議少吃鹽,避開過咸的食物,做飯少放鹽,特別是有高血壓的朋友更應該控制鹽巴的攝入。
像各種白饅頭、掛面、蛋糕面包等。
精米白面經過深加工,缺少膳食纖維,也沒什麼營養,要說優點,那就是口感好。
鐘南山院士建議將精米白面換為雜糧粗糧,像麥片、玉米、紅薯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雜糧粗糧裡纖維充足,能幫助我們消化,並且營養全面,也扛餓,能防止我們吃太多而變得肥胖。
鐘南山笑稱:“我自己不喜歡吃雜糧,但現在也吃,當‘藥’吃。”
精米白面雖好吃,但在飲食健康方面評價不高,WHO推薦每人每天吃125克雜糧,全球各區域每天每人的攝入量都差得很遠。
就中國人來說,將食物中的精米和白面替換為雜糧就可以接近這個目標。
包括牛肉、鹿肉、羊肉、鴨肉、豬肉等,這些紅肉中含有“肉毒堿”和“膽堿”。
最新研究顯示,紅肉中的“肉毒堿”會增加人類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幾率,所以,紅肉的攝入量應盡量減少。
平時多吃蔬菜和水果,這是真正對我們身體有益的食物。
鐘南山院士提到的這些食物還真是大傢平時都喜歡吃的,不過為瞭長遠的健康,還是適當減少一下吧。
除瞭這些,鐘南山院士還提出有一種飲食行為要註意,那就是別吃太飽。
他當時在美食節上的演講主題就是《養生之道,莫先於食》。
按正常時間來算的話,人的壽命大概是120歲左右,《尚書》中也有“一曰壽,百二十歲也”的記載,但現在為什麼很少有人能達到這個歲數?
除瞭遺傳和環境以及生活方式的影響因素外,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多食”。
歐洲食品安全局曾給出過一個基準數值,即一個標準成年人一天吃掉總重1500克的食物和飲料就可以瞭。
因此開始流行瞭一種說法,稱
鐘南山提醒說,長期過飽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比如可導致大腦早衰。
因為飽食能誘發人腦內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活化,是促使腦動脈硬化的元兇,使人記憶力下降,引起老年癡呆。
有學者還發現約20%的老年癡呆患者在他們青壯年時期皆是飽食的“美食傢”,各種饕餮。
另外還會增加腸道負擔,當負荷過重時易引發腸胃病,也更容易導致“三高”問題。
所以鐘南山建議大傢:
他也推薦給大傢10種健康食品,好好收藏:
總的來看,在飲食上我們要堅守“克制”兩個字,不要太貪嘴,也不要見到好吃的就吃撐。
掌握火候才能健康長壽,不要等到生病瞭才知道後悔。
隻有健康的生命才能讓我們好好享受生活,所以從這一刻起,適度調整一下自己的飲食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