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茅臺酒為例介紹醬香型白酒的勾兌技術的發展及方法。根據茅臺酒勾兌時期的不同,勾兌方法也不一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勾兌技術不斷地發展和提高。20世紀60年代前後,茅臺酒的勾兌由成品酒車間主任負責,因為他們對酒庫的陳釀酒有全面的瞭解,並對勾兌技術有一定的實際經驗。勾兌前先查閱酒庫貯存酒的卡片,瞭解陳釀酒的酒齡、輪次和酒度等,決定選用哪些酒來勾兌。然後將選用的酒逐壇取樣嘗評,如將無水、油、苦味者取小杯倒人酒瓶中,混合後嘗評,如認為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經廠質量委員會鑒定後,方可正式進行勾兌。勾兌是在包裝車間小酒庫內進行。勾兌時要準備需用的空酒壇,其酒壇數與酒庫中被勾兌用的酒壇數相等,每次勾兌30-40壇。將所需勾兌的酒從酒庫取出,並運送至包裝車間。在包裝車間,將每壇酒均勻地分配到空酒壇中,以確保酒的質量基本達到一致。勾兌完畢,攪和均勻,將剛勾兌好的酒與前批勾兌好的酒同時取樣嘗評對比,並經廠質量委員會感官鑒定,如認為這兩批酒質量風味有差別時,可將兩批酒混合,或重新進行勾兌,達到出廠質量標準為止。勾兌好的酒需要靜置15-20天,使酒中懸物沉淀,酒體色澤透明,香氣增濃,口感更加諧調豐滿。
自70年代起,茅臺酒廠設立瞭專職勾兌人員,他們以感官嘗評為主要手段,對酒質的香氣和口感進行搭配和判定,以確保好酒與差酒的完美結合。與60年代的勾兌方法相比,這種做法顯然更為復雜。在生產實踐中,茅臺酒廠發現茅臺酒可以分為醬香、醇甜和窖底香的單型酒,並在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因此,在勾兌時,需要將不同類型和不同貯存期的單型酒恰當地摻兌在一起。這使得酒庫中不同輪次和不同貯存期的單型酒更多,需要勾兌人員對這些單型酒的微量香味成分進行細致的平衡和調整。70年代以後,茅臺酒廠的勾兌工作變得更加復雜和細致,需要專業人員對不同類型的單型酒進行微量香味成分的平衡和調整,以確保最終勾兌出的酒質達到最佳狀態。

茅臺酒勾兌方法較多,一般采用大綜合法,是用不同香型、輪次、酒度和新老酒等單型酒相互搭配,按照其工藝流程,先決定標準型風格酒,選出基礎酒范圍,逐壇進行嘗評,添加調味酒,反復嘗評對比,然後按比例勾兌,經貯存後再進行質量檢驗。
勾兌工作主要憑實踐經驗,把握勾兌酒所具有的特點,即無(或微黃)色透明,聞香好,醬香突出,口感醇厚,芳香綿軟,回味悠長,稍帶舒適的微酸味,空杯留香持久。這種由感官嘗評的酒樣,經檢測各種微量香味成分,大多數與企業質量標準相吻合。
小樣勾兌是取2-7次不同輪次的酒,大約二三百個單型樣品進行勾兌。一個成型的酒樣,先從勾兌一個小樣的比例開始,至少要反復做10次以上試驗,這是一個極其繁瑣的操作,少的需要20天左右,多的在2個月以上。方法是用5ml的容器做小樣勾兌試驗,先初審所用單型酒,以一聞、二看、三嘗評、四鑒定,取出帶雜、異味酒,另選2-3個香氣典型、味道純正的酒留著備用,其餘則按新老、輪次、香型、酒度相結合,但不能平均用量。一個勾兌比例最少酒樣需用30個單型酒,多則用70個,一般情況下,多以酒質好壞來決定所用酒的數量,然後再憑借所把握的每種酒的特點,恰當地使它們混合在一起,讓它們的香氣能在混合的整體內各顯其能,各種微量香味成分能得到充分的中和,比例達到平衡、諧調,從而改善香氣平淡、酒體單調的狀況,使勾兌樣品酒初步接近“風格”。勾兌小樣時,必須計量準確,做好詳細的原始記錄。

大型勾兌是取貯存約3年的各輪次酒進行。大回酒產量最高,質量最優,而二次和六次酒的產量較少,質量稍次。勾兌過程中,通常會使用醇甜的單一類型酒作為基礎酒,再加入香型酒作為調味品。基礎酒需要具備正宗的氣味,構建酒體,並初步形成獨特的風格,其質量和風味的優劣直接影響整個勾兌工作的結果。常規勾兌的原則是在各輪次酒中,以兩頭少,中間多,醇甜為基礎(約55%),醬香為主體(約35%),陳年老酒為輔(約8%),其他特殊香作調味(約2%)。按照勾兌好的基礎酒,再調整基礎酒的香氣和口味,除參考酒庫的檔案卡片登記的內容外,必須隨時取樣嘗評,掌握勾兌酒的特性和用量,取每壇酒之長,補基礎酒之短,達到基礎酒的質量要求。這是勾兌工作的第一步,最關鍵的主要在調味。
調味是針對基礎酒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足,尋找能夠代替和彌補這些缺陷的調味酒。在實踐中,調味酒可以用來調整基礎酒的芳香、醇厚、增甜、壓煳、壓澀、改進辣味等特性。這種勾兌實踐需要經驗的積累和準確的選擇。如果調味酒選擇不準確,不僅無法達到調味的目的,反而可能影響基礎酒的質量。根據勾兌實踐的經驗,將不同類型的酒進行搭配,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某些較差的酒在與較好的酒進行混合後,可能會因為其微量成分的稀釋或補充而變得更好。多次試驗表明,帶酸或帶苦的酒可以變成醇陳;帶酸和帶澀的酒可以變得噴香、醇厚;帶麻的酒可以增加醇厚和提高濃香;後味帶苦的酒可以增加基礎酒的聞香,但也可能顯得辛辣;後味微苦的酒可以增加基礎酒的醇和,也可以改進澀味;口味醇厚的酒可以壓澀、壓煳;後味短的基礎酒可以添加適量的一次酒以及含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丁酸等有機酸和酯類較高的窖底酒。此外,新酒可以用來調香、增香,用不同酒度的酒來調整酒度也是可行的。茅臺酒禁止使用漿水降度,這是醬香型白酒的重要特點之一。
一般而言,醬香型白酒在加入一次酒後,能夠提升酒的甜味和放香效果;而加入七次酒後,能夠增強酒的煳香,降低苦味,並增加後味的長度。在勾兌醬香型白酒時,如果使用含有芳香族化合物的曲香、醬香和醇厚陳釀酒作為調味酒,能夠更好地提升酒的風味;部分特殊香的醇甜及中輪次酒也可用作調味酒。除瞭使用香型酒進行調香外,還需要使用一次酒或七次酒來調整口感,以使香氣更加突出,口味更加協調,酒體更加豐滿。對於獨特風格的醬香型白酒,其風味質量的要求是醬香明顯、細膩優雅、酒體醇厚、回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