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珊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天津小南河有位于老爷,家境优渥。他为其表兄徐鹤桥看坟地。于老爷不从事大田劳作,只鼓捣些韭菜、葡萄等果蔬。
据他讲,徐家后人每年清明要来上坟,都要带很多好吃的东西,鸡鸭鱼肉应有尽有。但是,那些他们都已吃腻了,到乡下就要吃稀罕的东西,比如野菜、棒子面饽饽、熬小鱼。那时的农村,在清明之时,可吃的蔬菜水果很少。幸亏于老爷有自制的玻璃罩子,里面有嫩韭菜。他还培育了韭黄、葱秧子、嫩蒜苗。徐家人来上坟,于老爷总能做出一桌子徐家人不曾吃过的稀罕饭菜。
最让徐家人难忘的是榆钱糕干。榆钱是榆树的翅果,因其形如老钱而得名。榆树开花一片嫩绿。清明前后,榆钱下来了。于老爷采摘了榆钱,洗净之后先上锅蒸——锅上汽后,放进去蒸不到一分钟即可。蒸完后的榆钱,清香扑鼻。然后,在新的蒸屉布底铺一层江米粉、撒些白糖,再撒一层蒸好的榆钱,然后再筛上一层米粉,撒上白糖。白糖不能放多了,以免让甜味遮了榆钱的清香。最后,把蒸屉布拢好,摁实压紧了,上锅蒸糕干。蒸好出锅后,再划出小块儿来,榆钱糕干就做好了。这样的糕干,来上坟的徐家人吃了,都赞不绝口。
我此前在小南河生活时,吃过于家人做的榆钱糕干。那股清香美味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