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請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01
“撞瞭南墻”也不願意回頭
“這個周末終於可以和朋友聚在一塊兒吃飯瞭,我們選瞭學校南門的湘菜,可是飯菜有點辣,不合口味,卻覺得已經付瞭錢,而且我們還花費瞭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做攻略,再怎麼不可口,還是勉強吃瞭劃算。”
“很喜歡吃一傢甜點店的面包,這一天到店裡去買喜歡的面包,到瞭之後卻發現那個喜歡的面包賣光瞭,不想空手而歸,就決定挑選一個並不是多麼喜歡的……”
“花錢買瞭一件並不適合自己的衣服,但因為預售等瞭很久,而且這件衣服真的很漂亮,去菜鳥退貨還會花費十來塊的運費。雖然知道可能也不會再穿瞭,但想著已經投入這麼多還是留下瞭。”
我們把這些過去的決策產生的、現在及未來的任何決策都無法挽回的成本稱為“沉沒成本”,包括時間、金錢、精力等。
生活中的沉沒成本有多種形式,幾乎覆蓋瞭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我們無處可躲。我們也經常頻頻回頭看那些沉沒成本,甚至不舍得它就那樣沉沒,試圖繼續……
02
固守於昨日的明月,
卻沒看到今天的太陽
有一句諺語說:“別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可為什麼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忍不住做牛奶哭泣者?這是因為放棄沉沒成本,會觸發“損失厭惡效應”。行為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對損失的感受比獲得的感受強烈約4倍,這就是“損失厭惡效應”。
比如,你眼睜睜看著錢財離你而去時感受到的痛苦比你得到同等價值的東西時感受到的快樂大得多,這讓你產生巨大的焦慮感和空虛感。
就像,你想在忙碌的學習、工作之餘看一場喜劇電影放松一下心情,然後你興沖沖地買瞭一張電影票,卻發現電影內容索然無味,但為瞭不浪費錢,你還是選擇把電影看完。又比如說,好不容易到瞭周末,你和室友打算出去放松一下,在學校門口等瞭很久的公交車遲遲不來,打車走吧,可是又想到剛剛浪費的時間,而且還有更貴的打車費,豈不更不劃算?
也就是說,因為害怕會產生損失,所以當沉沒成本產生時,人們會本能地“硬著頭皮繼續下去”,甚至會投入更多的成本。
03
沉沒成本,不參與重大決策
沉沒成本總是利用我們害怕損失和不願意承認自己錯瞭的心理,引誘我們頻頻回頭看。我們總是害怕損失,卻忘記我們可以獲得更多;我們也總是不願意承認自己錯瞭,卻忘瞭犯錯誤也是人生寶貴的經驗。
如果我們勇於接受這些損失和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我們仍有機會把生命投向無限資源的未來,找到更好的途徑來彌補這些損失。畢竟,無論你如何後悔,無論你是否接受這些損失,過去的一切都已無法更改。
因此懂得及時止損,學會斷舍離,抬頭向前看,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以全新的面貌面對明天,對於我們追求更好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
無論如何,做出明智的抉擇並不容易,我們要因地因時制宜,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不懼沉沒,勇敢向前,而不是頻頻回頭看過去的投入,以至於被困在沉沒成本的迷宮中,內心焦灼,卻不會抬頭向前看,尋找出路。
END
文案|學生通訊社評論部 李慧雲
學生通訊社聯絡部 李爽
圖片|源於網絡
排版|學生通訊社刊物編輯部 劉猛
校對|謝雨桐 馬歡欣
校審|劉迎
統籌|王紅曉
團委學生通訊社出品
上一篇:享冬日甜蜜 品濃濃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