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務部公示新一批中華老字號擬認定名單,共有388個品牌,平均“年齡”138歲。
楊浦居民熟悉的“一心齋”名列其中!
位於平涼路1503號的一心齋,其牛肉煎包窗口前,幾乎日日排隊。店裡定制的平底鍋一鍋接著一鍋做煎包,一次能煎50隻左右,可即便如此,依然供不應求。
焦黃酥脆,肉餡飽滿,汁水鮮香……自1958年創辦起,一心齋的牛肉煎包多年來備受市民青睞。飯店負責人馬旺林年逾八旬,是上海市非遺項目清真菜點制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他從祖上傳承瞭不少秘方,也練就瞭一手調配菜肴的絕活。從爺爺馬世盛到父親馬興邦,再到馬旺林本人,馬傢的非遺技藝傳承百餘年……僅煎包制作而言,就頗為講究:用牛後腿肉加入卷心菜做餡,肉沒有筋、沒有皮、沒有油,確保口味鮮嫩。拌好的餡料要加生抽、老抽、十三香等調味品,有的配料甚至隻有馬旺林自己知道,據說是爺爺馬世盛的秘方。
除瞭“排隊爆款”的煎包,肉質酥嫩、泛著紅光的醬牛肉,入口即化、滿是油香的三黃雞,夏季消暑“神器”、口感筋道的冷面……都是以“傢常菜”的模樣,緊緊抓住食客的胃,讓大傢難以忘懷。
回溯一心齋的過往,令人最為感觸的是“傳承”二字。1913年,馬旺林的祖父馬世盛在山東曹縣開瞭一間小鋪,名為“馬記”清真飲食攤,向過路的食客售賣牛肉煎包、咖喱牛肉、醬牛肉等菜點。馬老先生手上勁兒足,技藝老道,所制美食廣受歡迎,小攤的名氣一日比一日大。
1938年後,馬老先生舉傢搬到瞭江蘇鎮江,也將美食帶去瞭新的城市。5年後,馬旺林出生瞭。20世紀40年代末,馬旺林跟著父母移居上海楊浦,住到瞭黃興路上,而這一來就是70多年。“我十歲開始,就幫忙傢裡一起經營小店瞭,那時身高還夠不著煤球爐,我就在邊上打下手,沒想到後來與灶臺相伴瞭大半生。”馬旺林說。
上世紀90年代,馬旺林進入一心齋工作,開始瞭自己的“一心”生涯。他刻苦鉆研,用60多年的光陰守護傢傳老味道,苦心經營餐廳並培養傳承人,讓一道道美味,深深嵌入楊浦的“煙火氣”中。為瞭讓菜肴口味始終如一,馬旺林將菜品制作配料進行“標準化”定制,“加多少水,多少鹽,都不能隨著性子來”。
品牌的成功,靠的就是“一心”二字。“為什麼叫一心齋,一心齋就是一輩子隻做一個事業,把這個事情做好,就是我最大的願望。”馬旺林說,“我爺爺的那個牛肉煎包就是現在這個味道,將近一百年過去瞭,我都沒忘,就是想把爺爺的味道傳承下來。”
作者:上海楊浦
編輯:劉力源 責任編輯:王嘉旖
來源:上海楊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