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喝酒的朋友都知道,買酒一定要買純糧酒,這話不假,但不一定所有的純糧食酒都是好喝的酒。一直以來關於純糧食酒大傢都有疑惑,我們看到很多廣告都打“純糧釀造”,但懂酒的人應該知道,所謂的“糧”也是有很多區別的。
我們經常看到小作坊生產的散裝白酒,很多人認為小作坊生產的酒才是真正的純糧食酒,使得小作坊的散酒很有市場,但很多酒友購買之後,卻感覺喝起來的味道總差點意思,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小作坊釀造的釀造環境:因為各種條件的限制,釀出來的酒一般都會遇到以下幾種問題:
1、原料:糧食比例掌握,濃香型酒多采用多種原料釀造,搭配不合理,比如玉米放得多,就會辣。
曲藥:
2、曲藥:傳統的固態發酵法發酵周期至少3個月以上,大曲制作工藝復雜,即便在外采購成本也很高,並且出酒率一般。很多小作坊都用曲黴菌充當大曲來發酵,傳統的大曲用大麥、小麥、豌豆等制成,微生物豐富,運用化學手段來發酵口感不好,所以隻能用這種方式。
3、設施:小作坊設施設備過於簡陋,工藝水平低,生產環境差。儲存白酒容器及儲存條件等難以實現標準化,醛類、雜醇油等物質不能進行有效過濾。
寶蓮酒業廠傢釀造車間圖
4、勾調:好酒必須要進行勾調,將不同年份、不同季節、不同窖池釀造出來的酒按比例調在一起,這就是勾調。剛蒸出來酒度數高達70度,也叫做酒頭。很辣,但很香;陳酒,口感柔和,度數低,但不香。勾調就把這兩種酒的優點結合在一起,讓酒體又香又醇。對於這個技術來說,不是大酒廠的話,一般都做不來。這也是為何正規的酒企必須要有調酒師。
小作坊的釀酒設備都比較簡陋、場地小、操作流程不規范。釀酒的過程大致上就是小麥拌酒曲發酵,然後稍微晾曬就上蒸餾工具蒸餾,出來的酒大概有60多度,喝著辣口,而且第二天還會頭暈。很多當地酒友覺得這是純糧食酒,因為經常路過,看到糧食在哪裡擺著,就特別願意買這個來喝,長期以往喝習慣瞭,就覺得糧食酒喝瞭就應該是辣口,上頭,就不覺得這酒有什麼問題。而對於會喝酒的酒友來說,卻感覺不太好酒。
所以很多酒友在買酒、送禮或宴請為何都會選擇正規酒企的酒,而不是買小作坊的酒。畢竟酒廠的酒都是符合國傢標準,做瞭雜質處理,喝著讓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