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面去不?”
“還是吃弄堂那間粉幹好咯”
“要不去吃砂鍋噢,有段時間沒吃瞭。”
三兩閨蜜,或者一人食的小小打工人,每當遇到飯點,想吃得沒那麼講究,又不敷衍瞭事的時候,小小辦公室裡,老會傳來這樣的甜蜜拉扯,或是點兵點將風暴。
實在是因為,蓮都這座小城裡,經典的小面館太多瞭!吃貨們能組成一個辯論賽,為心中的白月光小面館堅定站臺!
要不,還是直接領到店裡,一吃高下?
01
白雲手工面
白雲山腳的那道暖心風景
🏠地址:中山街117號
☎️關鍵詞:手工搟面 經典美味
最早的時候開在白雲山腳下,小小的兩間店面,有人在門口做著手搟面,把面團一遍遍搟成皮,再用菜刀切成一條條,從白雲山早鍛煉的人下山來,都愛在這裡吃上一碗手搟面,湯汁鮮美,面條柔韌帶勁,暖暖的連湯帶面下肚,帶來一天的好心情。
如今中山街上,小店面變成瞭中式風的大店,不變的是門口的搟面場景。面是一碗碗燒的,量很足,胃口小的人甚至可以兩人合吃一碗,配上桌上放置的青椒醬,是很傢常的味道。
02
錢傢砂鍋
一鍋煮的美食江湖
🏠地址:中山街529號
☎️關鍵詞:品種多樣、砂鍋混搭
原來開在晶都步行街,是蓮都開得較早也較久的砂鍋店瞭,想吃熱的滾燙的,就來這傢。
加料區很華麗,有十幾種吧:豬腸、大排、小排、筍幹、海帶、荷包蛋等等,主食有手工面、粉幹、米面、山粉皮等。
手工面很勁道,而山粉皮雖然灰灰的不起眼,但有瞭蕃薯粉的加入,是偏軟又有嚼頭的口感,老食客們經常是主食也挑個兩樣,加料區加個兩三樣,一人食的砂鍋就有瞭火鍋的華麗豐盛,吃得酣暢淋漓之餘,會不由得升起“這小日子也不錯”的滿足感。
03
興旺閣面館
興旺的港風老面館
🏠地址:中東路798號
☎️關鍵詞:三鮮面、老港味道
興旺閣是蓮都的老字號瞭,一直開在小轉盤那位置,點東西豐儉由人,推薦它傢的三鮮面,海鮮新鮮,湯汁濃鬱。三鮮炒粉幹也是不少粉絲的最愛。
雖然是一傢面館,但大傢可以借著吃面的由頭,再點上一些鹵味、蝦餃、鳳爪什麼,在這傢有著老港風味的小面館裡,放慢腳步,去暢聊,去消磨悠閑的時光。
04
老塗豬腸粉幹(總店)
把鹵豬腸做到極致
🏠地址:中山街179號
☎️關鍵詞:小食精作
本地人都知道的地氣美食,想吃豬腸粉就到這一傢,鹵豬大腸香香的很入味,有嚼勁又彈牙,配著圓嘟嘟的粗粉,呲溜一口吸上來很滿足。
還有手打魚丸細粉幹也值得推薦,中山街這傢店開瞭二三十年瞭,伴隨著人來人往,味道一如既往,也是直奔匠人精神的小館。
05
周大姐粉幹
像是媽媽的味道
🏠地址:白雲小區79號
☎️關鍵詞:一碗碗燒、三澆頭很經典
在人民路與白雲街十字路口,景電二區對面,十來年前是周大姐親自掌勺一碗碗燒,後來是兒子和另一位年輕人當主力瞭,周大姐也還在店裡幫忙。吃瞭十幾年瞭味道一如既往,喜歡吃青田細粉幹的就沖這傢。
這裡就三種澆頭,豬肝嫩、肉絲滑、雞蛋香,食客最喜歡點的是細粉幹加三澆頭,一碗16塊錢,咸菜自己加,十來個平方的小店飯點都是坐滿瞭人,吃得很滿足,很傢常的味道。順嘴提一句,周日休息別跑空噢。
06
青田山粉蛋面
用餅皮做的面條
🏠地址:宇雷路137號
☎️關鍵詞:青田味道
山粉蛋面顧名思義,它是用山粉即番薯粉和雞蛋調和後煎成餅皮,切成條狀,再和普通面條一樣燒就行瞭,由於加瞭番薯粉,導致面條看著糯叭叭的,入口又有嚼勁!它也是麗水青田的一種特色主食。
山粉蛋面好不好吃,取決於山粉。老板說,他店裡的山粉都是自傢種的番薯研磨的,顏色雪白,粉質細膩,完全不摻雜質。
一碗山粉蛋面,先炒配菜,再加高湯熬制,最後加入山粉面煮到入味。這樣一鍋一燒,讓客人不僅能吃到味道最好的面條,還能品嘗最好的面湯。
07
英川粉皮
嘗到就不會忘記的味道
🏠地址:金苑新村18幢101號
☎️關鍵詞:手作醬料 景寧味道
開在金苑新村的一傢夫妻店,老板是景寧標溪人,說在這裡開瞭七年瞭,他傢的粉皮都是用米漿現炊現吃,軟糥又彈牙,胃口小的人一張就夠瞭。
相比新鮮炊制的粉皮,更能抓住思鄉人味蕾的其實還是桌上的自制醬料,紅艷艷的是手磨辣椒醬,裡面加入瞭很多蒜籽一起磨成才香;黑黑的是曬過醃制的紫蘇葉,加入一勺就是粉皮的靈魂;還有景寧人喜歡做的黴豆醬,是用新鮮的黃豆加辣椒做的。就沖著這些調料,思鄉的人隻要坐在桌子上,靜靜地品一碗傢鄉粉皮,就如同被沖瞭電的手機,又能待機一整天!
粉還是面?
食客的甜蜜糾纏
是蓮都這些匠心小館帶來的
走!
嘗嘗去!
文章來源:蓮都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