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冬至大過年”
儀式感滿滿的虎門人
在這天都要早早回傢與傢人團聚吃團圓飯
寓意一年“好頭好尾”
在冬至時節,會圍坐在一起吃冬團,寓意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什麼是冬團?冬團是我鎮本土特色時節美食之一,表皮用糯米粉制作,餡料由豆類、花生、爆米花等食材制成。
來到我鎮上合村的娟姨傢裡,她正在傢裡洗蕉葉、揉面團、包餡料,忙碌著把濃濃的祝福和美好寓意包進圓墩墩的冬團裡。
洗豆、蒸豆、炒餡、搓面團、洗蕉葉、抹花生油,再把餡料包進糯米粉團中,最後拿到蒸籠裡蒸熟……制作冬團的過程看似簡單,但是每一道工序都是要按照傳統的手工制作方法進行,而且很多細節的把握都離不開長年的制作經驗和技巧。
娟姨介紹,冬團分為白冬團和紅冬團,紅色的皮是用蘇木和食用堿煮水染成,餡料分甜咸兩種,甜的餡料是爆米花、花生、糖,咸的餡料是綠豆、眉豆、鹽和糖。
娟姨一邊介紹一邊不停手中的動作,隻見她拿起一塊粉團,一邊往面團裡塞餡料,一邊用另一隻手封口,“像是做湯圓一樣,註意封口不要漏,捏成圓形,放在抹好花生油的蕉葉上,冬團就可以拿去蒸瞭。”
新鮮的蕉葉洗幹凈後剪裁成長方形,抹上花生油備用,這樣蒸出來的冬團不會粘葉。
水開後,放入冬團隔水蒸15分鐘左右,熱氣騰騰的冬團就可以出鍋瞭,散發著陣陣糯米甜香。
白色的冬團出鍋後,娟姨還用紅色食用色素點上紅色的小圓點,這是傳統飲食文化中圖吉利的體現。
新鮮出爐的冬團表層十分軟糯,裡面的餡料甜而不膩。冷冷冬日,品嘗著長輩親手制作的冬團,味道香甜溫熱,滿滿都是溫情。
各片區冬至過節都會做一寶,
"冬至四寶"正好對應四個片區!
👇👇👇
01
水鄉新城&城區
Dongguan
俗話說,"吃過冬團,三冬可暖"。
冬團是東莞街坊在冬至這一節日
必吃的一種傳統食品,
特別是在城區、萬江、
中堂、道滘、高埗等片區。
傳統冬團分為白冬團和紅冬團,
口味有咸、甜兩種,
白冬團口味甜,以花生白糖為餡;
紅冬團口味以咸為主,
表皮以蘇木水混合糯米粉制成,
用蒸熟的綠豆、鹽、糖
以特定比例混合成餡料,軟糯可口。
不知道大傢愛吃甜口的還是咸口的呢?
歡迎大傢討論下~
02
濱海灣片區
Dongguan
冬至這一天,
虎門、長安、沙田等沿海鎮區的東莞人,
一定要吃紅薯雞蛋糖水!
🍠🥚🍲
也許有人會好奇,
"為什麼紅薯糖水也要在冬至吃呢?"
對於萬事講究「好意頭」的東莞人來說,
紅薯糖水寓意鴻運當頭。
希望來年有個好意頭~
比起番薯,街坊們會更偏愛紫心紅薯,
煮出來的水也是紫紅色的,寓意紅到發紫。
03中部片區
Dongguan
在冬至這一特殊的日子裡,
石龍、茶山、企石、橫瀝、東坑一帶的街坊,
則有吃咸丸的習慣。
咸丸通常會作為冬至餐桌上
最重要的一道美食,
在比年還大的冬至,
咸丸的出現更是重要,
寓意團團圓圓,
每個人都要吃,這樣才能圓圓滿滿~
04
東南臨深片區
Dongguan
其實在東莞東南部臨近深圳片區
有許多客傢人,在冬至這一天,
他們都會做一道叫做"蘿卜粄"的美食。
餐桌上一定少不瞭它!
軟糯有嚼勁、超鮮甜,試過就會愛上!
❤❤❤
蘿卜粄外皮糯軟、餡料咸香,
可蒸、可煮、可煎、可炸,
什麼做法是你的最愛?
剛出爐的蘿卜粄太香瞭!
在這麼冷的時候,
吃上一個熱氣騰騰的蘿卜粄,
真的是一件超幸福的事情~
其實,東莞"冬至四寶"是
多年傳承下來的飲食文化,
那麼,冬至到底要吃啥,
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全憑個人喜好!
現在交通這麼便利,
像水鄉冬團、客傢蘿卜粄都已制成半成品,
銷往各地的市場,大傢都能方便買到~
最最最重要的還是
一傢人整整齊齊,坐埋一圍吃上一頓團圓飯~
資料來源:幸福望牛墩、東莞發佈、東莞電臺、平安常平、各鎮街公眾號、朋友圈、網絡,東莞大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