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9日電 (冉金鷺 張安紅)青山巍巍,流水潺潺,一方溫潤的水土造就瞭廣元市朝天區曾傢山獨特的美,鄉間的煙火氣伴隨著裊裊炊煙氤氳而來,鍋中的臘肉、香腸更是無數朝天人的獨傢“鄉愁”。
廣元市朝天區市民到市場置辦臘肉制品。冉金鷺 攝
初冬時節的廣元市朝天區臨溪鄉四新村國偉農場,彌漫著濃鬱的臘肉香味。在農場內,臘肉和香腸掛滿瞭竹竿。熏制作坊內,鋼架上掛著一排排醃好的生肉,地上放滿瞭柏樹枝。經過長期的風幹、熏制,這些肉就可通過真空包裝,運送到消費者手中。
制作室裡,農場員工們正有序地趕制排骨、香腸等臘味產品,為不久後的年貨市場提前做好準備。臘肉從開始醃制到銷售需要多道工序,隨著用工量的增大,也給附近的村民提供瞭大量的就業機會。
“每年的中秋節過後,我就到農場來上班瞭,主要是制作排骨、香腸、煙熏豬腳。”農場員工鄭其秀熟練地將炒熱的鹽均勻地塗抹在肉上,反復揉搓。“在農場上班待遇好,離傢也近,三個多月的時間她就能掙到一萬多元。”
發展“鄉愁”產業,闖出富民新路。據瞭解,國偉農場成立於2020年7月,以加工和銷售曾傢山臘肉香腸為主。農場依托曾傢山獨特的氣候、生態、資源、文化等優勢,取用當地原生態糧食豬,加工的臘肉香腸采用自然風幹、古法熏制等傳統方式制作,味道獨特鮮美,極具曾傢山風味。
廣元曾傢山一村民屋簷下懸掛著臘肉。冉金鷺 攝
“每年的9月份,我們就開始制作臘肉香腸等產品,今年大概制作10多萬斤,目前主要通過線上和線下進行銷售,產值估計能達到300萬左右。”農場負責人劉如國介紹,農場實行“農戶+農場”的經營模式,把零散的傳統手藝制作規范化,擴大經營范圍,打造瞭曾傢山臘肉香腸系列產品,並將團隊業務在線下線上縱深發展,線下給廣元范圍各傢農特產品店和市場供貨,線上通過朋友圈、抖音等電商平臺銷售,經營范圍從本地走向瞭全國各地。截至目前,該農場有固定員工7人,旺季收購生豬和成品臘肉帶動周邊農戶50餘戶增收。
鄉村煙火氣息濃厚,臘味飄香。每年進入冬季,朝天城區的各個農貿市場也迎來瞭醃制臘肉、灌香腸的高峰期。在大中壩農貿市場,人頭攢動,豬肉攤位上方均掛起瞭灌好的香腸。多個香腸加工點前排起瞭長隊,不少市民正在選肉醃臘肉、灌香腸,攤主正在忙碌著絞肉、加料、捆紮等工序,生意十分紅火。
“根據顧客的口味,我們可以灌制傳統的原味香腸,五香、麻辣、香辣口味的也備受青睞,還可以提供香腸烘幹服務。”攤主李明貴說,大雪過後,灌香腸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從早上7點就開始忙活,一天能灌五六百斤香腸,灌香腸的時間大概會持續到明年二月份。
“不灌點香腸感覺沒有年味,所以每年我們都會來灌點香腸,除瞭自己吃,還要給兒子和他的同學寄一些過去,他們年輕人都喜歡傢鄉的臘味。”市民王素華說。
臘味兒飄香,豐富瞭群眾的“菜籃子”,鼓起瞭群眾的“錢袋子”。隨著天氣越來越冷,朝天區曾傢山即將進入滑雪季,曾傢山的各個民宿、農傢樂的房簷下,也都掛滿瞭香腸、臘肉、臘排骨、臘豬腳等,一陣風拂過,咸香撲鼻。
“今年我們備瞭一萬多斤臘肉,貨源十分充足,遊客品嘗後感覺滿意的還可以選擇購買帶走,自傢吃或者做禮物饋贈親朋好友,都是不錯的選擇。”曾傢鎮特色民宿雨田山莊業主李翠英笑著發出邀約,冬季到曾傢山,大傢不僅能夠邂逅絕美的冰雪美景、體驗到滑雪戲雪的樂趣,還能品嘗到地道的曾傢山傳統菜品十大碗、鼎鍋燉臘豬腳等美食,絕對不虛此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