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燃面熱辣似火、李莊白肉入口化渣、雙河涼糕香甜爽滑、敘府糟蛋醇香味長……敘府宜賓,萬裡長江第一城,大江大河賦予這方水土絕佳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底蘊,更塑造瞭當地的好酒好菜,這裡自古就是有名的美食之都。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如果說美食美酒是宜賓的一張名片,那麼食品安全就是宜賓的不懈追求。
2022年8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印發通知,明確第五批創建國傢食品安全示范創建推薦城市名單,宜賓市正式取得創建國傢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入場券”。
站在新起點,宜賓以創新為驅動,正在從美食之都大步邁向“酒都食安”之城。
創新監管手段
食安守護無處不在
安全的食品是生產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在宜賓,越來越多的市民感知到瞭越織越密的食品安全監管網,“買得安心、用得放心、吃得舒心”成為市民最真實的感受,這背後是宜賓打出的一套創新監管“組合拳”。
又是一個周三打折日,市民江阿姨照常來到自傢附近的綠源超市購物。這一次,生鮮食品電子價簽上多出的溯源二維碼引起瞭她的註意。在商場工作人員指導下,江阿姨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便跳出瞭“宜賓溯源大數據”的頁面,溯源碼、產地、責任人、聯系電話、經營主體信息等一應信息都清晰顯示在上面。“食品來源看得見,責任人也找得到,感覺買起來更放心瞭!”江阿姨笑著表示。
為有效保障全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宜賓市市場監管局今年積極探索創新,建設生鮮農產品流通溯源平臺,讓生鮮農產品流通環節真正實現閉環溯源。目前,溯源功能已納入全市多個農批市場、農貿市場、食品連鎖商超,並開發市域溯源大數據雲平臺、江北農批市場電子交易結算系統、農貿市場溯源交易系統以及溯源助手、采購商和銷售商管理等10個微信小程序,方便市場商戶和消費者更好地使用平臺進行查詢和交易農產品。據瞭解,該平臺還將進一步打通下遊環節,將學校食堂、大型賓館酒店市場主體等全部納入,實現生鮮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鏈條追溯。
作為美食之都,宜賓市食品生產經營主體數量龐大。針對基層市場監管部門人員力量不足、年齡結構不優、技術支撐不強等問題,今年3月,宜賓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印發《宜賓市全面推進食品安全職業檢查員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開展食品安全職業檢查員隊伍建設,建立以專職檢查員為主體、聘用制檢查員為補充的職業化食品檢查員隊伍,充實基層食品監管隊伍力量。
“現在經常都能看到你們來檢查,感覺來吃飯很安心!”正在飯館用餐的珙縣居民劉厚芳對身著制服前來檢查的食品安全職業檢查員感嘆道。
珙縣市場監管局綜合協調股股長朱和強表示:“今年我們對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的日常監管能力提升明顯。”據悉,該縣今年聘用8名食品安全職業檢查員,全縣食品安全生產經營主體年平均檢查次數從2.2次提升至3.8次。
記者瞭解到,截至目前,宜賓全市已新增食品安全職業檢查員31名,年底前,各縣(區)將全部完成食品安全職業檢查員隊伍建設,形成職責明確、協作順暢、監管全覆蓋的食品監督檢查工作體系,為食品消費鋪上安心、安全的底色。
無處不在的食品安全監管還通過互聯網走進更多宜賓人的視野。
11月23日,宜賓市市場監管局抖音賬號“敘府話市”更新瞭最新一期視頻,執法人員突擊檢查瞭一傢外賣門店,視頻一經發佈,便收獲瞭超過2000條評論,群眾紛紛表示“幹得漂亮”。
宜賓充分發揮“抖音”平臺的宣傳效能,選取“網紅餐廳”和市民關註度高的節令性視頻進行突擊檢查,及時發佈現場視頻,並對後期整改情況進行督促跟進。目前,該平臺已發佈視頻40期,不斷傳遞食品安全正能量,讓食品市場秩序和消費環境更加“可視”“有感”。
創新聯動機制
高位推動食安共治
今年3月5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法治在線》欄目以“火鍋店裡的蹊蹺”為題,專題報道宜賓市食品安全行刑銜接工作,引發廣泛社會反響。這也是宜賓食品安全工作共治共管的生動體現。
食品安全治理是一項長期多面共治共享的工程,需要多部門協同合作。今年以來,宜賓接連出臺一系列全國首創的聯動機制,高位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破解市場監管部門“單打獨鬥”局面,撐起高質量的食品安全現代化治理體系。
今年6月,經過近一年的協調和推動,宜賓市食安委成員單位聯系基層食品安全工作制度“橫空出世”。此舉開全國之先河,以“部門共同參與”為切入點,推動27個市級部門與基層聯動,共同推進食品安全工作,切實形成社會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共擔責任、共同保障、共建共享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格局,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力量不斷增強,內外環境明顯優化,監管效能顯著提升。
在食品安全執法環節,宜賓積極構建“八個聯動”工作機制,已推進公開征集重大線索、食安執法監督員等活動,正在籌備食安執法典型案例評選活動。隨著機制進一步運行,將大力營造“人人關心、人人參與”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氛圍。
聚焦食品安全隱患較為突出的農村區域,宜賓通過搭建共治框架、壓實部門職責、完善全鏈條監管體系、推動全覆蓋宣傳多方面入手,首創縱向到鄉鎮,橫向到市級部門的農村食品安全“N+N”工作機制,形成瞭從上至下的農村集體聚餐指導和多部門聯合監管的共治局面,實現農村集體聚餐事件報告100%、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投保率100%、食品安全承諾責任書承諾100%。
創新科技賦能
食安發展再上臺階
走進宜賓南溪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溪酒業)的釀酒車間,一口口窖池整齊排列,其間隻見機械有序運轉,發出陣陣轟鳴。
“我們把傳統釀酒不可量化的靠老師傅口口相傳的技術演化為工藝參數,用匠人精神和智能科技釀造品質卓越的濃香美酒。”該公司總經理汪大洲介紹,在宜賓市市場監管局的指導下,南溪酒業在行業內率先推行“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四化”釀造模式,克服傳統釀造難關,推動傳統釀酒行業的技術創新和標準化生產,在提高生產效益的同時,提升產品品質的穩定性與食品安全的保障性。
位於宜賓市翠屏區永興鎮的宜賓山勾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勾勾公司),科技創新同樣是保證食品安全可控的有效手段。該公司以智能化、標準化、科技化為導向,通過建設蛋雞智能養殖生產車間,充分保障雞群健康,實現產蛋安全,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安全食品。
今年6月,南溪酒業和山勾勾公司的技術創新模式雙雙入圍第二屆科技賦能食品安全監管與產業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
兩傢企業的成果並非個例。近年來,宜賓全面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探索產研融合發展道路,強化食品安全科技創新保障,催動食品安全發展“活水”湧動。
僅2022年,宜賓就投入科研經費2381萬元,培育備案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46傢,推動食品安全領域創新成果轉化6項。在這些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動下,宜賓創建國傢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跑出瞭“加速度”。
全媒體記者 李靜瑋
來源 | 消費質量報
編輯 | 王旖
校對 | 陳蕊妮
責編 | 張可
審核 | 李曉龍
版權聲明 | 本文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