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吃羊肉的傳統是最特殊、最復雜的。全國各地從北往南,幾乎都有卓有特色的羊餐,水煮的手把肉、大片燉湯、羊腩煲、白切羊肉、紅燒羊肉……中國的漢字,凡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總離不開“羊”的影子。比如“美”這個字。什麼是美?古人認為,“羊大”為美。可見,古人衡量美不美,是有標準的,就是比一比誰傢的羊大。誰傢養的羊又大又肥,那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說到面子,羨慕的“羨”就表明自己的羊次之,從而衍生出羨慕二字。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羊
都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羊,儒雅溫和,溫柔多情,自古便為與中國先民朝夕相處之夥伴,深受人們喜愛。《說文解字·羊部》講道:“羊,祥也。”《春秋繁露》中說:“羔飲之其母必跪,類知禮者。”意思是說:小羊在母羊身邊吃奶時是跪著的,表示對母親的養育之恩的無比感謝,因此人們都稱羊是懂得禮義之物。
但作為食材,羊在中國一直都是很珍貴的存在。從產量來看,中國的人均羊隻擁有量很低,在農耕文明體系中,土地是與貨幣等值的可流通不動產。一塊可以生產各類作物的土地,如果種的是牛、羊吃的牧草,顯然是種天大的浪費,而且羊還不能像牛一樣作為耕地的牲畜;而雜食性的豬卻不同,廢棄泔水、果蔬根皮,什麼都吃,這就做到瞭不與民爭地,因此豬肉一直是中國古代主要的食材。
黃河流域一直是南北反復拉鋸爭奪的地區,長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百姓耳濡目染瞭北方民族愛吃羊肉的風俗。並深深愛上瞭羊肉的滋味。因為稀缺,平時,隻有傢裡來貴客,才舍得用羊肉款待,這就進一步增強人們對於羊肉的向往與情感。
東營人對灘羊的情感,更是深入肌理
夕陽下黃河灘放羊娃的身影是多少人的青春
長期以來,因為不能用耕地作為牧場養羊,黃河三角洲不能耕作的“灘地”成為羊的天然草場,在東營的黃河出海口灘地養出的羊,更是出現瞭意想不到的效果。堿性極強的黃河水中和瞭羊體內脂肪酸代謝產生的揮發性物質,使灘羊體內酸堿中和達到平衡,羊膻味也自然而然地消失瞭。
在東營利津縣農村,從古至今傢傢戶戶都有養羊的傳統,隻是受於生產力有限,多為田園牧歌的小農經濟模式,即便如此,世代與羊相伴,也造就瞭當地人們與羊的特殊情感。到上世紀80年代,東營部分村莊幾乎傢傢戶戶養羊,養殖規模小的在幾百隻,大的達到萬餘隻,成為當地農民致富增收的主導產業。
出生、成長在東營農村的孩子,有幾個沒有一邊放羊,一邊和夥伴們嬉戲的美好回憶?
出生、成長在東營農村的孩子,有幾個沒有因為過節、辦喜事能夠吃到熱氣騰騰的羊肉而提前好幾天而歡喜?可以說,東營的灘羊肉,給瞭一代人美好的回憶,在東營飲食文化中有著極強的重要性。
生活條件逐步提高
美味更應該走向千傢萬戶
此前,東營畜牧業養羊的傳統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如今也在發生質變,2019年,利津縣打造全國單體最大的肉羊標準化養殖園區,使肉羊養殖產業由傳統散養的1.0模式跨入標準化、規模化養殖的2.0模式。2022年起,利津縣投資2.1億元,采用牧光互補、高床養殖,建設3.0版本養殖棚棟,不斷地提高養殖能力,這也讓“灘羊”這一稀缺的食材,有機會走向千傢萬戶。灘羊肉的美味帶來的美好回憶,不應局限在利津縣、東營市,更應該走向全國。
近日,為探尋黃河口餐飲業與畜牧業有機結合,讓一代人的美好回憶走向全國,東營將舉辦“與東營共美好·第一屆黃河口灘羊美食節”,助力黃河口灘羊走向千傢萬戶。據瞭解,本次美食節由東營市綠色餐飲商會主辦,羊鮮生羊湯鋪、早船·深海魚鍋泡餅、村長傢的疙瘩湯·東營菜承辦,將於2023日12月19日正式開幕。
生產力高瞭,曾經“吃不到”的灘羊肉如今可以走上更多人的餐桌;生活好瞭,曾經“不舍得”吃的灘羊肉也可以大快朵頤,治愈那個“放羊不知肉滋味”的饑餓童年。
下一篇:山西神池:小月餅托起振興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