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
熬夜加班、長期伏案、鍛煉時間少……
年輕人的亞健康問題越來越多
大傢也逐漸意識到中醫養生的重要性
“冬令進補”蘊含著深厚的中醫文化
是我國幾千年來防病強身的傳統方法之一
冬令時節
不少人選擇中藥、膏方進行養生調理
那麼大傢服用的中藥和膏方
都是如何“煉”成的呢?
跟著小編一起走進
上海同濟堂藥業有限公司
去探訪制作過程吧!
來到同濟堂煎藥中心,濃鬱的中藥氣味撲鼻而來。走進打單室,來自醫院的處方單都會經由具有專業資質的中醫師進行審方,審核確認後形成一張特定的條形碼。之後的每個環節都需掃碼核對才能完成,實現瞭步步有復核、環環可追溯。
根據處方單,配方車間的工作人員開始按方抓藥,而每一袋中藥上都放著一個小盤子,處方上的每味中藥都會放少許在盤子中由工作人員再度進行復核。
車間的中藥飲片種類繁多,由字母、數字組合形成編碼歸類,從最常用的開始排序,常用的中藥都放在鐵桶中,而較為少用的中藥則放在一格格櫃子中,方便工作人員抓取。
緊接著,小編來到瞭煎藥車間,一桶桶中藥經過掃碼後整齊排列著等待加水、浸泡。原先,加水浸泡步驟全程為人工操作,較為耗費人力,今年下半年同濟堂藥業引入自動化註水控制系統,根據藥量的多少精準加水浸泡,實現流程自動化,有效減少人力成本並且提高工作效率。
中藥飲片經過浸泡、擠壓後,便來到瞭煎藥環節。
煎藥系統全部采用半自動化人工操作,一人可管數機,隻需人工設定好時間,便能自動進行煎煮、包裝,不僅使中藥的煎煮過程變得簡單而精確,也保證瞭藥材的有效成分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
在煎藥車間的電子屏上,煎藥時間、浸泡時間都能實時查看,智能化設備不斷推動中藥煎煮生產線的現代化飛躍,全程可溯源,確保煎煮質量。
經過一系列步驟後,一袋袋真空包裝的中藥便“出爐”瞭!小編瞭解到,在接到醫院處方後當天便要完成煎藥,保證中藥第二天必須送到醫院。而膏方講究“一人一方”,其制作環節則需要將近一周,跟著小編一起來到膏方車間一探究竟吧!
中藥飲片煎煮後,取汁進行靜置沉淀,再將過濾後的藥汁放入鍋內加熱濃縮至稠厚狀,期間需要格外註意火候。
收膏是膏方熬制的末尾,一料膏方是否可以收膏,關鍵就看鍋中的膏滋是否能掛旗。文火熬制中,黑色膏體逐漸變稠,用竹板挑起膏體檢查,能滴下成片即“掛旗”,才算收膏完成。
收膏後,膏方進入涼膏間待涼,熱膏內的水汽散發後便可進行包裝。根據不同需求,有的由機器進行真空分裝,有的則是罐裝保存,一料膏方的制作也就進入瞭尾聲。
上海同濟堂藥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程曉東表示,自今年以來,公司的訂單量較往年顯著增長,人們不僅對健康的關註度有瞭提升,對中醫文化的認同度也越來越高。
據瞭解,上海同濟堂藥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8月,是以生產中藥飲片為主的現代化生產企業。公司同時為醫院定制中醫中藥小包裝、中藥代煎、中藥代配及膏方制定業務。煎藥中心設有配方車間和煎藥車間,是國內規模較大的中藥代煎代配車間。代煎藥項目是公司在上海率先開展的新型服務模式,產品銷售主要去向為上海一百多傢公立各大中醫院。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今年以來,上海同濟堂藥業有限公司黨支部圍繞中醫藥文化教育,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通過開展中藥識別技能競賽、中藥傳統文化講堂、中藥知識科普等系列活動,促進中醫藥文化“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加強中醫藥傳承創新意識,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
來源:綠色青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