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中國古代,一日杜康將糧食放入樹幹儲存,之後等到數月再取出之時已經變成瞭散發香氣的美酒。這便是中國記載的最早的釀酒起源。
酒在中國餐桌文化中占據瞭最重要的地位。每每重大宴席或者應酬之時總是少不瞭酒的身影。但過度飲酒對身體會造成嚴重的危害。並且酒精還會麻痹大腦,很多時候因為酗酒導致人們的思維能力下降,最終釀成悲劇。
面對過度飲酒的危害,有人選擇讓自己繼續活在酒精的麻痹中,有人則選擇用鐵鏈將自己鎖住以此來戒酒。
同樣的酗酒,不同的起點
說到喝酒,在一般人看來就是下班之後找個路邊燒烤,與朋友或者同事在桌子上觥籌交錯,聊一聊今天都發生瞭什麼事情,在這裡他們一般也就點些度數低的啤酒。而在大飯店應酬和聚會的餐桌上,白酒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
為此在酒桌上喝白酒就逐漸有瞭各種規則。因此可以說酒量的大小對於人際關系交往有很大的幫助。
這裡就不得不說在早年互聯網上瘋傳的兩位酒神,他們的酒量非常高,而且專門喝白酒。可謂千杯不倒。這兩個人就是張瑞和張政。倆人的早年經歷雖然並不相同,但最終都因為各種機緣巧合接觸到瞭酒。
張政從小生活在一個經商傢庭裡,父親是一位生意人。為瞭兒子能夠早點熟悉這些酒桌文化,他在兒子還小的時候便經常帶他去參加各種酒席。等到張政漸漸長大瞭,他對於酒是越來越好奇。
到瞭14歲的時候,他第一次品嘗到瞭白酒。那個味道直接讓他嗆出瞭聲音,但在品味瞭一番之後他開始感覺有瞭別的一些味道。
過瞭幾天剛好父親又有酒局,於是他便跟隨父親去酒席瞭。在酒局上他看見父親被別人敬瞭一杯又一杯的酒面色通紅時,張政有些心痛父親,於是便自告奮勇拿起酒杯開始替父親擋酒,父親在驚訝之餘感到十分欣慰。他認為兒子這麼小就已經知道酒桌上的規矩瞭。
現在替自己喝幾杯還能鍛煉鍛煉酒量,小孩兒喝幾杯是沒啥大事的。便沒有阻止兒子。這時同桌的酒友看到小張政替父親擋酒,還一個勁兒地誇他懂事,但可惜這卻為他之後的痛苦埋下瞭一顆種子。
另一位酒神張瑞雖然並不是出生在一個富裕傢庭,早在成年之前也並沒有碰過酒。他有一個完美的童年並且跟自己的爸爸十分要好,倆人幾乎是無話不談的朋友,可以說整個童年張瑞都有著爸爸的依靠。
可惜天有不測風雲,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父親突然去世,這個晴天霹靂深深地打擊到瞭張瑞,為瞭逃避失去父親和摯友的痛苦,他想到瞭用酒精麻痹自己。
但很可惜,他最終沒有從酒精裡走出來,反而越陷愈深,隨著自己酒量的增大,他的酒癮也越來越大。甚至到瞭不喝酒就渾身難受的地步。
一個去戒酒中心戒酒,一個用鐵鏈將自己鎖住戒酒
倆人此時都開始瞭酗酒,隨著對酒精越來越依賴,倆人的生活也逐漸脫離瞭正軌。張政本身傢裡有錢,父親也知道要讓兒子接受教育才能爬上更高的階層。
便給他上當地較好的學校,而張政也不負眾望,在高考之後順利地考上瞭警校。這在當時可是個大好前程,既有成為人民警察,為民服務的榮譽,又有畢業包分配,一直幹到退休的穩定工作。
可以說十分讓人羨慕。但很可惜他上瞭警校卻沒有改掉自己酗酒的毛病。隔三岔五就跟室友偷偷溜出去喝酒。
畢業分配到崗位之後,他雖然順利升到瞭二級警司的職位,還娶瞭一位漂亮的老婆,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傢庭。但他卻越來越忙於應酬。今天跟部下喝一瓶,明天去領導那敬幾杯。
久而久之他上班也不認真工作,下班也不回傢看老婆孩子。一心隻有白酒,他還經常拉著同事有事沒事都去整一壺,幾個人經常幾斤白酒幾斤白酒往裡灌。
張政因為酒量好沒啥事,但他的同事就不行瞭,但為瞭面子還是不得不喝,就這樣前前後後陪張政喝酒的同事有8個都因為飲酒過度而早早去世瞭。
而張政雖然身體上暫時沒有啥影響,但精神已經恍惚不清,領導批評他不聽,同事妻子勸他也當耳旁風。直到他有一次喝醉之後酒性大發,直接將腰間的配槍拔出來對準瞭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妻子實在忍無可忍,馬上便提出和張政離婚,並且檢舉張政。張政就這樣失去瞭自己的傢庭和工作,而此時受到如此打擊的他也終於明白酒精對自己的危害有多大。
為此他痛下決心決定一定要戒酒,於是到瞭戒酒中心去戒酒,最終擺脫瞭酒精的困擾,從戒酒中心出來後的張政如獲新生,而他也得到瞭一份新的工作,那便是作為戒酒講師向那些還在酗酒的人講述酒精的危害,勸他們早日戒酒。
另一邊的張瑞,在失去父親之後一直鬱鬱寡歡,整日隻知道喝酒,他也因此失去自己的傢庭與工作,這時他們傢裡唯一的收入就是母親每天出去撿破爛換來的一點零錢。
張瑞也十分後悔酗酒,但此時酒癮對他來說已經成為瞭和毒癮一樣的存在。為此他讓母親用鐵鏈將自己鎖上,每當酒癮發作時,他便如同癮君子一樣瘋狂拉扯鐵鏈想要找酒喝。
在這樣的輪回下他一次次地堅持住,最終成功戒酒,開始瞭自己的新生活。
小喝怡情,大喝傷身
酒成為人類的飲品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而人類因為酗酒發生的悲劇也數不勝數。酒精雖可調劑身心,烘托氣氛。但過度飲酒最終隻會害人害己,喝酒還是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