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記者 譚登 通訊員 汪逗逗
瀏陽鄉間,有瓜果蔬菜“凡菜皆可曬”的說法,曬成什麼?曬成一道道“鹽旱茶”,也叫素食菜。可它既不是茶也不是菜,而是當地農傢必備的特色休閑小吃。
45歲的周向華擅長做“鹽旱茶”。12月6日,瀏陽永安鎮灣裡屋場,周向華的手機響個不停,不斷傳來訂購信息,“我的微信裡有6000多位客戶,最多的一天賣出100多瓶。”
她經營一傢純手工小吃店,柚子皮、紅薯糕、白辣椒皮等“鹽旱茶”品種琳瑯滿目,貨發到瞭新疆、內蒙古。
地裡長的、樹上結的,幾乎都能做“鹽旱茶”
“地裡長的、樹上結的,新鮮瓜果蔬菜醃制加工晾曬,幾乎都能做‘鹽旱茶’。”周向華說,制作有清洗、切片、鹽醃、糖漬、瀝水、晾曬等環節,根據個人喜好,加入鹽、醋、糖、辣椒粉、紫蘇、甘草等配料,口味可鹽可甜。
周向華推介她做的柚子皮。
眼下是制作柚子皮的最佳時期,周向華做的柚子皮很受青睞。柚子皮選纖維細膩一點的,香味不要很濃,本地土柚子最好,切成1寸多寬,在2至3天內“三燙三漂”(80至90攝氏度熱水燙、涼水漂),漂的時候要擠出水分,去除苦澀味,再加適量白糖煮透,炒幹收藏。“今年9月,從北京來瞭一個國外考察團到我的店裡,客人對‘鹽旱茶’很新奇,我做的柚子皮還被他們帶往印度。”她說。
各式各樣的“鹽旱茶”。木夕攝
每年10月後,新鮮紅薯出土,經過一個多月儲藏,糖分和水分恰好,做薯糕更清甜。周向華說:“適量加點糯米粉,晾曬2至3天,曬出來的薯糕不會開裂,吃起來軟糯。”
在瀏陽大圍山鎮楚東村,農傢晾曬酸棗糕。村民王大哥傢制作的第7批“鹽旱茶”即將收貨,“新鮮酸棗去皮去核,煮熟,可加入紫蘇、辣椒粉、甘草、白糖、鹽等醃制,晾曬4天即可。晾曬時間過長,口感偏硬;反之,過於黏稠。”
陽光下,翻曬紅薯糕和酸棗粒。劉珂攝
“鹽旱茶”做出咸甜酸辣多重口感,很是繁瑣。切塊的果幹焯水,用鹽醃漬,脫去新鮮食材的水分,放入紫蘇、冰糖及其他佐味料浸泡幾小時入味,鹽漬好再曬至九成幹,口感更柔軟地道。而做楊梅加點醋才好,否則肉感比較差。
年產值20億元,農傢小吃成就一道大產業
手工“鹽旱茶”,是瀏陽農傢幾乎都會的手藝。春天藠頭、筍子、魚腥草,冬天酸棗、蘿卜、包菜、青菜梗,夏秋季的梨、桃、李、茄子、苦瓜、豆角、絲瓜、南瓜皮……傢裡來瞭客人,一道道奉上佐茶,酸甜香辣,口舌生津。
為何叫“鹽旱茶”?瀏陽人說,“旱”是幹的意思,原本是客傢人將吃不完的新鮮果蔬醃制收藏,進山勞作也便於攜帶食用。後來,農傢代代相傳成為傳統小吃。
琳瑯滿目的“鹽旱茶”和泡菜。
古法制作沿襲至今,巧手的瀏陽人多有創新。以前“鹽旱茶”主打單一味道,現在走復合口感。用酸棗泥包上一顆楊梅,開發瞭口感層次豐富的酸棗梅;將瀏陽的觀音紫蘇與青棗結合,一舉改變瞭辣椒粉拌青棗的單一口感。甚至將金絲皇菊的花瓣切成細絲,搭配瞭枸杞等食材的酸棗泥在花瓣絲裡打個滾,酸棗糕秀色可餐,還添加瞭養生概念。
尋常果蔬制成“鹽旱茶”,身價倍增。記者采擷到一組數據:柚子皮售價60元/公斤,山裡采摘的酸棗做成酸棗糕120元/公斤;20公斤白蘿卜市場價60元,制成“鹽旱茶”蘿卜條可賣出160元。專心經營一傢“鹽旱茶”小吃店,一年下來收入10萬元以上。
酸棗粒吸收陽光,飽滿圓潤。劉珂攝
在瀏陽官渡鎮,當地經營的嘉園度假山莊研發瞭40多種“鹽旱茶”,年銷售200多萬元,消費者主要來自長株潭。還帶動周邊40多位農婦致富,村民李英每年銷售“鹽旱茶”7萬多元;村民張素平做的紫蘇苦瓜最受歡迎,加上向山莊供應香瓜、筍幹等農產品,年收入3萬多元。
這也是瀏陽素食菜產業的縮影。瀏陽有規模的50多傢素食菜生產商,誕生瞭“鹽津鋪子”“九道灣”“彭記軒”知名企業,產品遠銷東南亞、日本,年產值超過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