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是大雪節氣。這個時節氣候變化明顯,寒流活躍,氣溫下降、降水增多。北京老年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李金輝提醒讀者:此時要防風避寒,註意保暖,警惕呼吸道傳染病和心腦血管疾病。
圖源:新華社
避風寒,防疾病
冬天“風寒”外邪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北方的冬天多風多寒,大雪之後,時有降雨雪,氣溫明顯降低。李金輝提醒,外出活動時,一定要註意防寒保暖。室內暖氣溫度不宜過高,以免毛孔開泄,出汗多,外出更易著涼,不符合冬季閉藏的養生原則。註意保持室內溫度18到22攝氏度,濕度45%至65%為宜。
此時是流行性感冒、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時期,尤其是老年人,外出尤應註意防風防寒,註意保暖,出門戴好口罩。心腦血管病也是冬季多發疾病,此類患者外出應穿寬松的、保暖效果好的衣服,既保暖又不影響血液循環。平時適當運動,補充水分,降低心腦血管疾病患病風險。
暢情志,調心情
大雪節氣過後,天陰霧重擾心情、易憂鬱。他提醒,在天晴無風的時候,可以多到室外曬曬太陽,易激發人體陽氣。多聽聽旋律明快的音樂,可改善情緒,振奮精神。可多吃些使人開心的食物,如香蕉、燕麥等。
調飲食,宜溫潤
大雪時節,飲食應以溫補為主。蔥、薑、蒜有辛溫散寒之效,做菜可酌情添加。天氣寒冷,飲食中能量要足夠,以禦嚴寒。三餐要吃好,適宜吃面食、牛羊肉類,燉菜、炒菜等熱菜。“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此時節也不要飲食過於溫熱,室內暖氣溫度不宜過高,以防傷陰。可多食用些柔軟甘潤的食物,如蜂蜜、牛奶、雞蛋、豆漿、芝麻,水果類如橘子、橙子等。偏於陰虛之人,易上火、口幹、皮膚幹燥、毛發幹枯等,更應防燥護陰。可多喝溫開水以補充水分,飯前飯後喝上一碗清淡的熱湯粥,對於胃腸健康有益。
適勞逸,勿作勞
北方冬季的早晨易起霧霾,對人體健康不利,不宜到戶外活動。等到太陽出來後,空氣的含氧量和溫度慢慢增加,可到室外適度活動,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和耐寒力。運動以靜態溫和的有氧運動為主,以蘊養陽氣。如八段錦、太極拳、練氣功、慢跑、散步等。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為宜。運動時,要選擇在向陽的地方進行,註意運動時的穿衣,既不能捂得嚴嚴實實活動不方便,也不能穿得太少,容易受寒。運動前做好熱身,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總之活動不宜劇烈,適度即可。
慎起居,待日光
大雪之後,晝短夜長尤為明顯。“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是古人冬季的養生之道。人們應盡可能早睡晚起一些,睡覺時間不超過十一點,以保證充足睡眠。
老年人可待日出之後起床,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臨睡前可用熱水洗腳,促進血液循環,利於入睡。衣服要暖和貼身,以防外寒損傷陽氣,引起腰背寒痛。外出註意保暖,保護好腰膝手足等易受寒部位。冬天室內有暖氣,室溫較高,應按時開窗通風,以清潔空氣。
李金輝推薦兩個冬季養生小方法
1.中藥泡洗
大雪時節,天寒地凍,常有手腳冰涼。中藥泡洗具有疏通經絡,溫經散寒,活血通脈的作用,是秋冬季寒冷季節的較好的保健方法。可選用當歸、桂枝、艾葉、幹薑、伸筋草、透骨草等草藥,睡前泡腳。每日一次,時間20分鐘,水溫40℃左右即可。可溫通經絡,改善下肢循環,促進睡眠,對經常手腳冰涼,失眠的人群大有裨益。
2.山藥蓮藕排骨湯
山藥功效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既是中藥,也是美食,富含維生素B。蓮藕可開胃健脾、增進食欲,促進消化。冬天吃蓮藕對身體有很大好處,蓮藕也是冬季常見的食材之一,鮮蓮藕清熱潤肺燉蓮藕健脾開胃。酌加適量枸杞、當歸、黃芪、百合等燉排骨湯,可益氣養陰、補益氣血、滋補五臟,尤宜於氣陰兩虛,氣血虛弱,久病體虛者食用。大雪時節,此湯既可以補脾腎,收斂固澀,符合“冬宜閉藏”之道,又可“滋陰清熱”,符合“秋冬養陰”之道。為此時節食療之佳品。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樂琪 通訊員 楊穎娜
編輯 王瓊
流程編輯 馬曉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