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良品鋪子(SH.603719)剛剛上任的董事長、總經理楊銀芬在全員公開信中表示,該品牌將實施17年來最大規模降價,300款產品平均降價22%,最高降幅45%,主要集中在成本優化但不影響品質以及復購率高的零食上。
據悉,在這次降價活動中,包括夏威夷果、松子、開心果、腰果等堅果,豬肉脯、鴨脖、烤香腸等肉類零食,辣條、豆幹、面包蛋糕、瓜子等復購率高的爆款產品。其中,夏威夷果、松子、巴旦木等堅果產品降價幅度最高達40%;經典豬肉脯的價格將低於山姆會員店,降至65元/斤。
行業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改革勢在必行
而如果把時間撥回2019年,彼時的良品鋪子提出高端零食定位,並表示“高端零食”將會是良品鋪子未來十年的企業戰略與品牌經營戰略。2020年,其在上交所掛牌,成為“高端零食第一股”。每一個到店消費的顧客,買單後都會得到一個印著“良品鋪子,高端零食”的手提袋。
但在很多消費者心中,良品鋪子的高端定位幾乎與高價劃上瞭等號。楊銀芬顯然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在公開信中表示,要從消費者視角對“品質”進行全新的思考。“我們一系列變革的背後,核心目的隻有一個:回歸良品鋪子鄰傢形象,走向品質好、價格親民的路線。”
至於為什麼要率先降價?在楊銀芬看來,這是“自救”。“當下,擺在我們面前的已經不僅是活得困不困難的問題,而是活不活得下去的問題。”“一系列變革的背後,核心目的隻有一個:回歸良品鋪子鄰傢形象,走向品質好、價格親民的路線;不變,我們真的有可能失去在牌桌上的資格”楊銀芬在公開信中坦言。
那麼形勢真的如此緊迫已經達到瞭生死存亡的地步瞭嗎?從良品鋪子的業績和股價看,改革其實已經勢在必行。
實際上,中國休閑零食市場正由快速增量市場轉向微增市場。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1年至2022年,中國休閑食品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由4600億元增至11654億元,但增長率卻在逐年遞減,由12.2%降至0.8%。
市場增速放緩,使得不少零食品牌陷入瞭瓶頸,固守高端城池的良品鋪子也未能獨善其身。2020年至2022年,良品鋪子的收入分別為78.94億元、93.24億元和94.40億元,同比增長2.32%、18.11%和1.24%,增速明顯放緩。
進入2023年後,良品鋪子的業績陷入萎縮,於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59.99億元,同比下降14.33%;凈利潤1.91億元,同比下降33.43%。其中,第三季度收入為20.13億元,同比下降4.53%;凈利潤僅199.84萬元,同比下降97.88%。
與此同時,良品鋪子同行們的日子也不好過。2023年前三季度,除瞭良品鋪子營收、凈利潤罕見同比雙降外,來伊份同樣出現營收、凈利雙雙下滑,同時扣非歸母凈利潤近5年同期第4次出現虧損;好想你的扣非歸母凈利潤則連續一年多處於虧損頹勢中;三隻松鼠連續三年出現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
業績的無力也反映在股價上,年初至11月30日收盤,良品鋪子股價跌幅超40%。
量販零食店來勢洶洶,做出差異化是品牌零食們的共同選擇
良品鋪子業績的頹勢除瞭整體市場放緩外,還面臨行業新業態的挑戰。近年來,零食量販店加速崛起,行業快速發展,零食很忙、趙一鳴零食等頭部企業跑出,受到資本市場熱捧。
。時間軸往回拉10年,在零食行業上一場“從零散走向品牌”的戰爭中,良品鋪子、三隻松鼠等成為贏傢,但隨著平價成為新的訴求,下一個10年,“零食很忙們”或許會奪走良品鋪子、三隻松鼠的話語權。
與傳統零食品牌不同,量販系統部分產品由廠傢直供,因為沒有經銷商加價環節,在終端市場擁有更大的價格優勢。據國泰君安近期研報顯示,量販零食連鎖自2020年以來擴張加速,門店數量將在2023年底突破2萬傢、2024年或達到3萬傢,促進瞭零食品類在下沉市場和性價比人群中的滲透率提升,其中頭部品牌”零食很忙“在短短6年間,全國門店已突破4000傢。
不過對於良品鋪子這樣的品牌零食店來說,如果下場和量販零食打“肉搏戰”,對於品牌建設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楊銀芬對於“新型競品”的態度:“我們走的是一條差異化道路,本質上和量販零食是不同的發展之路。我們這條路更難走,挑戰更大,同時,價值更大。我們當下的困難是我們沒有把差異化和價值感做出來導致的。”
並且品牌零食店和量販零食店之間存在明顯差異,一方面是用戶畫像的不同,註重產品品質、傾向於健康食品的顧客對品牌零食店的黏性較強,尤其是為兒童采購零食的傢長會優先選擇品牌產品。正如楊銀芬所言:“一個客單價幾十元的生意,一個吃進人身體的食品,老百姓一定會選擇品質好一點的品牌,同時也對自己好一點。”
另一方面則是市場拓展方式的不同,品牌零食店註重門店的規格、裝修以及店員的素質,會投入更多資金在提升門店品質和強化員工培訓方面,最終形成差異化打法。面對當前激烈、無序的市場競爭,價格“內卷”會成為零食行業新常態,但不是所有產品都會采取低價策略,而是對產品、對客群進行分級分層,有低利潤和高利潤的產品,也分強黏性客戶和潛在客戶。
如何平衡品質和成本是一個大難題
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品質和成本就成瞭良品鋪子必須解決的問題。為此,良品鋪子給出的答案是優化供應鏈管理。
此前以“高端”作為標簽的良品鋪子,在行業內其他企業陸續縮減銷售費用占比的同時,仍在持續擴張,2023年三季度銷售費用占營收比例僅次於來伊份。換而言之,良品鋪子必須改變過去“大手大腳”的經營方式,用省出來的成本,彌合低價帶來的毛利損失。
在效率提升方面,公司給出的舉措包括:部分產品深入原料端,減低采購成本。例如在堅果上,很長一段時間裡,為瞭保證產品的大小一致、外形美觀,良品鋪子一直要求供應商定向采購高等級原料,由此帶來的巨大成本,卻並不能讓消費者滿意。
一顆堅果,好不好吃才是關鍵,至於大小是否均勻,外觀是否光滑,充其量隻是錦上添花。
對此,良品鋪子重新變革瞭原料收購的策略,進行市場統采,然後將原料進行分級應運,讓不同型號、不同等級的原料都能“物盡其用”。
再如砍掉長尾SKU,集中資源做差異化等等,但以上種種最後還是要看消費者是否會真的買單。
資本市場給予積極回應的背後:重奪低價心智愈發重要
不過資本市場卻已經率先做出瞭積極回應,自良品鋪子宣佈降價以來,良品鋪子股價接連大漲。
需要指出的是這是相對反常的現象。一般來說,上市公司主動采取產品降價策略,會導致公司的毛利率和凈利潤率下降,對上市公司未來的業績增長有負面作用。但良品鋪子這次宣佈降價後,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並沒有用腳投票,反而用大筆資金逆勢增持公司股份,這透露出什麼市場信號呢?
在筆者看來,主要說明瞭兩個重要的市場信號:
一是市場認為消費降級的環境中,公司想要活得更好,采取降價的方式擴大市場份額,“以價換量”,不失為一種高明的經營策略。
二是市場認為良品鋪子已經做好瞭公司產品降價的預案。隻要上遊原材料的成本能夠控制得當,利用公司具備的“規模優勢”和“成本領先”的經營戰略,就能夠實現“以價換量”,逆勢取得業績增長。
除瞭以上兩點外,更重要的是在消費越來越講究性價比的當下,重新搶奪低價心智變的愈發重要。各個行業都開始“卷”向平價,劉強東將“低價策略”列為京東零售未來三年最重要的戰略,盒馬在商超行業發起“折扣”之戰,更早前,茶飲頭部品牌喜茶、奈雪也相繼宣佈降價。
這些無不驗證著在當下的消費市場,低價標簽的重要性。低價心智帶來的終端零售折扣化的趨勢,目前看來還會持續下去。不同商傢品牌在價格上的競爭僅僅是表面現象,對於良品鋪子這樣的品牌來說,更重要的是在壓力之下如何面對供應鏈的壓力,維持整個供應鏈的平衡,以及維持自身的產品定位不變。在低價時代,如何才能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是所有零食品牌所需要共同面對的考驗。
下一篇:漢堡可以用微波爐加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