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良心网红”,是一代人难以重返的童年梦
新周刊
2024-05-23 20:35:41
0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

作者:指听

当在热搜上看到有人驱车400公里、坐三小时高铁,去打卡最近爆火的“南京阿姨10元一杯的手冲咖啡”时——我感觉这个世界是真的癫了。

淄博烧烤、甘肃麻辣烫们怎么也想不到,下一个接过它们“美食流量”大旗的,居然会是一个街边甘蔗店里冲泡的速溶咖啡。

这位南京咖啡阿姨最早走红,是因为有人去她店里点一杯标价10元的“手冲咖啡”。

结果发现阿姨直接从柜台里掏出三条雀巢速溶咖啡,哐哐怼进了塑料杯里头。

(图/@喵了个咪)

掏出一个85后上大学时用的那种暖水瓶,在杯子里倒满开水,还贴心摇匀。

网友在底下调侃,“阿姨明明可以偷偷冲,但选择了当你的面冲”“南京人有自己的阿嬷手作”。

如果到这里结束,这不过是一条普通的搞笑视频。

但在社交平台接下来的发酵中,这位阿姨很快被捧成不懂流量生意,只知勤劳做事的实诚商贩。

“一条咖啡3块钱,她足足给你加了三条,没什么利润的。”

“阿姨以为你真的喜欢喝她的咖啡,在她心中雀巢是大牌子。”

而这间卖甘蔗汁的小店这两天也被网友迅速“攻占”,目前排队盛况是这样的——

(图/@南京旺铺达人)

看得很多刚刷到这件事的网友一头雾水:“速溶咖啡也要排队打卡,是是自己买不到雀巢,还是不会烧开水?”

互联网批量捧红“良心摊主”

南京阿姨火了之后,很多人质疑她的“手作咖啡”其实利润不低。

“加整整三条”看起来量大实惠,但一条雀巢速溶的零售价不过一块钱左右,10块钱的定价至少一半是利润。更别说瑞幸、库迪这些连锁店早就已经把价格压到9.9块,卖的还是咖啡豆磨出来的真·手作咖啡。

如今被捧红的与其说是便宜咖啡,倒不如说是南京咖啡阿姨这个“良心摊主”的形象。

说到这儿大家就很熟悉了,毕竟现在社交平台上隔三岔五就会火一个实诚小商贩,左一个“小本薄利”,右一个“十几年不涨价”。

从磁县炸串奶奶、武汉糖水爷爷,到厦门汉堡爷爷、广西2元炒粉阿姨……他们要么是慈眉善目的老人,要么是干活麻利敞亮的大叔阿姨,摊位一般都在远离景区和商圈的偏僻街道或工地。

最重要的是卖的东西非常便宜——让习惯了花三四十块吃一顿工作餐的打工人,仿佛穿越回了十几年前的物价水平。

其实我们身边都有这种小吃摊主,摆摊卖点便宜小吃,成本不高利润也薄,整天早出晚归赚点辛苦钱。本来只是正常地做生意、正常地贴补家用。直到突然被发到网上,成为某种满载人性光环的集合体。

第一顶光环是“诚信经营”。

大家就像当初捧红坦坦荡荡用植脂末的蜜雪冰城一样,捧红承认自家用料不够好的摊主。炸串奶奶被问到酱汁是不是自己做的,坦然表示“这是我买的酱”。

(图/@奉天小东北)

这次南京阿姨最早出圈,也是因为大大方方就把速溶咖啡拿出来了。

有人要求咖啡浓一点,她提前说好“咖啡都是三条,浓一点的那就是水少放一点”。

(图/@干饭女孩)

评论区显然很吃她这套——“比网红咖啡店一杯咖啡放半杯冰强多了,至少阿姨敢承认”。

第二顶光环,是人情味。

因为摊主们主要做熟客生意,所以大多秉持着乡俗社会的逻辑:做生意要踏踏实实,对待顾客要笑脸迎人。这反倒让习惯了冷冰冰的商业逻辑的网友,感受到了一种朴素的温情。

炸串奶奶一开始火不只因为卖的东西特别便宜,还因为她听说拍视频的女孩是一个人来,叮嘱女孩在外要注意安全。

武汉一位靠“十块钱随便吃”走红的工地老板,十几个菜里只有两个素菜,其他都是荤菜。

(图/@东北阿华在武汉)

或许是考虑工人吃饭考虑性价比,便宜实惠才能把生意长长久久做下去,但在网友眼中,这意味着一种超越了“你收钱、我吃饭”的情感联系——

就像老家市场上一开几十年,从小吃到大的小饭馆,老板会给老顾客们足足的料,而街坊邻居也都愿意去照顾他家生意。

当然,所谓良心摊主们还有第三个光环,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那就是在这个一切都在被流量所规定的时代,他们似乎对流量的规则一窍不通。

这年头连上“王婆说媒”的人都敢立刻开账号做网红了,但被各大媒体报道的炸串奶奶听说自己火了,却只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笑。

评论区最常见的感慨就是:“她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来排队,只知道有人喜欢她的小吃。”

(图/@是鱼丸呀)

刷爆短视频热搜的南京阿姨,依然在吭哧吭哧泡着咖啡。

甚至在发现有人逃单后,她立刻撇下店外的打卡长队追出去找人,丝毫不顾及周围的手机镜头,和自己在网上的“老实人设”。

但很讽刺的是,网友们一边赞美摊主们身上未被网红时代侵染的朴素和真诚;却在捧红她们的过程中,又用流量逻辑把她们“改造”成为网络围观下又一个无趣的“景观”。

从爆火到“翻车”,

流程变得越来越像复制粘贴

几年前我们也曾写过一群被网络围观的“实诚摊主”。

从被网红围堵到出不了门的“拉面哥”、96岁菜馍奶奶,到被迫晒证据证明自己“没用僵尸肉”的8元水饺摊主。

(图/@三峡新闻)

当时人们还会对流量盯上普通人的生活而感到愤怒,心疼他们被骤然拉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

如今不同了,每个人似乎都已经天然成为是网络社会的备选演员。

相比于当初一年半载才会火一个的“拉面哥”,现在社交网站几乎每个月都会涌出几个新的“实在商贩”。

摊主们的性格和生意或许各有不同,但在网上都被塑造成了同一个模式。先是被某个年轻人无意间发现,紧接着各路探店博主出动,拍出一大堆从机位到对话都差不多的小片段。

于是广西炒粉阿姨在不同的视频里,回答“炒面两块,鸡蛋香肠扣肉都是1元”;而炸串奶奶则反复介绍,“这个锅是我十几年前买的,现在已经没有这种锅了。

接下来就是上热搜,然后线上的热度转到线下。

有人不远万里地来这个小小摊位排队打卡,有人竖起手机对摊位进行全程直播。

(图/@吴不平凡很平凡)

曾经自得其乐的摊主被迫疯狂出餐,在人群的包围中变得“一脸班味儿”——这就是这场以他们为主角的流量大戏的高潮了。

(图/@“小李寻象记”)

高潮戏之后,就是收尾。

要么是因为卫生、占道经营等问题翻车,然后网友再呼吁不要对他们过于苛刻。

比如南京阿姨的视频底下,很多人都会提到几年前在武汉卖两块钱随便喝冷饮的“糖水爷爷”。

(图/@路人飞.毛腿)

爆火之后很快就被质疑“不卫生”“不刷锅”,糖水爷爷和他的家人都饱受困扰,最后干脆收摊回了河南老家。

也有的“实诚摊主”热度散去,重新变回普通的摆摊人。然后隔三岔五就出现个视频,拍他们现在“生意惨淡”,就像地方台社会新闻里的当事人回访。

这套“流程”如今在网上越走越快,也越走越娴熟。就像二倍速刷剧,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就错过了重要剧情。

比如我前天晚上刚刷到南京阿姨冲咖啡的视频,昨天剧情就已经飞速进展到了“很多人坐飞机坐高铁去喝”“有人拍了视频不给钱”。

(图/@抖音)

到今天,阿姨已经开始回应自己家庭收入几何、手上的金镯子是怎么买的。搞得网速稍慢点的网友都要一头雾水:那啥等等,所以这人到底谁啊?

又一群人的日常,

变成网红景观

“实在摊主”成为一种网红范式,最初当然是源于大众对便宜、实在的朴素需求。

靠打造“高级感”来产生溢价的网红美食不再流行,大家转而去追捧路边摊带来的即时满足,和摊主身上最朴素的善意。

就像上文说的,很多小吃摊老板原本只是卖着正常的便宜小吃,老主顾们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直到他们的日常被网络推到更多人面前,成为了某种简单生活的代名词。

其实很多摊主们视频下面,都会有本地人说这些价格没有特别便宜。

“一元4串”的炸串主要都是素菜,“四块一个”的蛋堡放在网红商业街上当然是物美价廉,但作为摆在地下通道的摊位来说只能算正常。

之前山东烟台还火过一个“1元包子铺”,北上深白领想起楼下便利店2、3块一个还皮厚馅小的包子,都喊着要去烟台打卡。

但很多生活在小城市的网友反而很困惑:包子不就应该是这个价吗?

(图/@抖音)

者说,这群被流量选中的“实诚商贩”们,构建出来的是一个沉浸式的赛博怀旧乐园。

成立的前提在于适当的陌生感。

一个工地老哥大概不会觉得10块钱的盒饭有多稀奇——毕竟大多数工地盒饭,都是这样薄利多销的。只有吃着30块工作餐的白领,才会感慨“7元吃饱”的工地盒饭老板简直是在做慈善。

但在陌生感中,又有一丝熟悉。

很多人长大后不会特地光顾某个偏僻街道上的路边摊,却会被某个老实、诚恳的摊主唤起回忆。想起小时候楼下的那个十几年不涨价的杂货店,每次帮爸妈买酱油时店主都会顺手送自己一块糖。

(图/《那年我们》)

那时还没有网红小吃溢价,也没有层出不穷的商家套路。只有温情的乡土社会,人与人之间靠良心、人情、关系来维系。

就在这样朴素的情绪之下,流量的齿轮缓缓转动。

社交平台为人们提供情绪价值,网友们回馈以热度,也因此推红了一个又一个“良心摊贩”。

只不过人们的注意力永远在追求更新的东西,也倒逼网络继续把一切可能成为网红的概念挖掘干净。

就像1957年南极洲的伯克纳岛被人类发现,从此地球上再也没有未被发现的陆地。于是“挖掘”变成“制造”,网友自发的讨论变成评论区的固定走流程。

人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要素,都被以“跟风”“打卡”的方式固定成赛博景观。

不过好在,再完美的景观也会出现裂缝。

尤其是当自己的日常也被套进固定的“网红”壳子,就像正在剧院里看戏时突然被拉进后台。不信你看,虽然很多年轻人跟风打卡过工地盒饭、网红炸串。但当刷到“南京阿姨10块的咖啡真良心”时,还是着手中99的连锁品牌咖啡一脸疑惑:

“不是,这到底有什么好打卡的啊!”

本文原标题为《八倍速走红看傻全网,这“最良心网红”自己都被排大队整懵了》,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点击下方按钮立刻关注。不苛求正确,只好好说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游乐场撒欢,安全别 “放假”!... 旋转木马的浪漫、过山车的刺激、摩天轮的俯瞰…… 游乐场是释放压力 收获快乐的天堂 但在欢声笑语背后...
这届网友青睐哪些避暑新玩法? 图①:甘肃省张掖市临泽金沙湾旅游景区,沙漠星空蔚为壮观。李志奇摄(人民图片) 图②:游客在安徽省池州...
汉文化纪念婚典在汉中兴汉胜境景... 8月29-31日成都“爱之角.天府婚恋”走进汉中参加汉文化纪念婚典活动,现在报名中,每对全程:999...
昆明首届“旅居云南·好在昆明”... 8月15日,昆明市文旅产业劳动竞赛暨首届“旅居云南·好在昆明”劳动竞赛启动仪式在昆明石林风景区日月广...
City Walk新选择!“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波 通讯员 江颖 8月15日清晨七点整,在微凉的晨色中,首班“环太平山公交...
可持续旅游新标杆!北京信誉好的... 在旅游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大家越来越注重旅游的品质和意义。可持续旅游成为了新的潮流,尤其是低碳骑行与...
单日航班、客流双创新高!火热暑...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薇 通讯员 施东杰 丁梦 郑禹从 摄 8月13日,杭州机场迎来暑运客流最高峰...
暑假告急!这些航空消暑地值得说... 不知不觉,暑期已迈入八月。 酷暑难耐,走进博物馆成为亲子时光的不二选择。在剩余的假期时光,如果你还没...
民航联盟:杭州口岸出入境客流破... 2025年暑运进入高峰期,杭州口岸迎来今年出入境客流新纪录。截至8月11日,今年杭州口岸出入境客流量...
旅游城市交通更便利新增多条航线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旅游已成为人们放松身心、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而一座城市能否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确认取消!上海两大机场明确!旅... 正直暑假 出行游玩的旅客变得多了起来 不少人选择飞机出行 记者从上海机场集团了解到,为更好服务旅客安...
随着游轮旅游业的发展护照阅读器... “爱达·魔都号 12月24日,爱达邮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达邮轮”)旗下首艘国产大邮轮“爱达·魔...
“文旅+”解锁清凉一夏的N种方... 央视网消息:暑期各地的文旅深度游,吸引了大批游客,享受假日时光。河南林州太行大峡谷在这个暑期,创新推...
大盘鸡、手抓肉、双拼饭……南航...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8月15日起,南航广州始发到北京、上海等地航线启用全系列南航焕...
原创 女... 在炎炎夏日,街边的冰淇淋小吃成为了人们消暑解渴的绝佳选择。然而,传统的冰淇淋制作方法需要冷藏保存,这...
广西特色果酱烧烤究竟有多让人上... 广西一直以来在其他地区人心中有着一种“神奇”的印象,螺蛳粉、“水果拌辣椒”的酸嘢都给了全国人民一记又...
干货指南!小吃培训基地十大排行... 食为先的版图已扩张至全国 13 个省市,设有超 70 家直营连锁分支机构。每年,这里接纳并培育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