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迪新推便捷店型,陆正耀急了?
如今咖啡店越开越小。库迪,终于不再怼着瑞幸打,开始走属于自己的路。
近日,库迪咖啡正式宣布推出便捷店型“COTTI Express”。库迪咖啡相关负责人表示,COTTI Express为店中店,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小、盈亏平衡点低等三大特点,未来将广泛植入到便利店、连锁餐厅等各类业态和各种场景。由此可见,库迪或将以店中店的形式完成又一轮快速扩张。分析指出,店中店模式可以用低成本维持看起来更大的门店规模,但仅是一味求规模不顾及门店实际营收能力并不能长久。
库迪咖啡又开始搞事情了。近日,库迪咖啡正式宣布推出便捷店型“COTTI Express”。所谓COTTI Express,其实是聚焦店中店。根据库迪咖啡方面介绍,该类店型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小、盈亏平衡点低等三大特点,未来将广泛植入到便利店、连锁餐厅等各类业态和各种场景。
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表示,中国的咖啡市场尚属早期,要想达到成熟市场年人均300—400杯的销量,必须具备价格、便利性、产品力和品牌力这四个充分且必要条件。此次推出的便捷店型COTTI Express将和原有常规店型相互补充,形成庞大的毛细血管网络,无限贴近客户,进一步提升购买便利性。
由此可见,库迪咖啡将以店中店的形式进行下一轮快速扩张。自成立以来,库迪咖啡便开始一路狂飙开店,截至目前,如今成立19个月,门店数已超过7000家。
于库迪而言,店中店的尝试,绝不只是简单的求变,其背后透出两个风向:一是库迪亟需更灵活、抗风险能力更强的运营模式,这映射出库迪当下的日子并不好过;二是陆正耀和库迪开始放下对瑞幸的执念,想要找到属于库迪的解法。
以更灵活的经营模式入局,库迪此举有意降低加盟门槛,提升联营商经营效率,吸引更多联营商入局,进而提升库迪咖啡整体门店规模。如此谨慎的经营模式,着实不像陆正耀的风格。库迪风向的转变,一定程度上源自陆正耀观念的转舵。毕竟,创始人的性格底色才是一家品牌的真正基因。
正如上述库迪咖啡所言,店中店的模式占地面积小、投资小、盈亏平衡点低,对于一些加盟商而言进一步降低了入门门槛,同时也为品牌自身的扩张提供了低成本的可能性。
实际上,这类“小店”场景在咖啡行业里并不少见,也成为企业低成本扩张和场景差异化的重要渠道。
比如,今年4月,MANNER和链家的共享门店在上海开业。Tims此前和中石化易捷合作推出Tims Express,和麦德龙合作开设Tims Go店中店。更早之前,永璞咖啡线下深圳首店开始试营业,选址在深圳万科云城亚朵酒店。COSTA COFFEE则是与华住集团合作,布局快选柜台。
据悉,今年初陆正耀开始提出“风险意识”,这是陆正耀此前鲜少提及的观点,也并不是其作为连续创业者始终坚持的观念。在他的创业故事中,“速度”才是第一性原理,这点从瑞幸咖啡仅成立18个月就冲击美股上市的动作中也能看出。
陆正耀的“风险意识”和库迪的经营情况息息相关,随着瑞幸9.9元活动缩水,这场咖啡界的荒唐战争已渐有熄火之势,而战争发起人陆正耀,也受9.9拖累,门店无法分摊成本,重金补贴下,库迪亟需更稳健的发展路线。
当库迪布局“店中店”模式时,也透露出库迪不再以瑞幸为唯一对手。
过去一年,“贴身肉搏”的现象陆续出现在咖啡市场中,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品牌们纷纷通过“跑马圈地”的策略来扩大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此举在库迪的发展中可谓是开创先河,毕竟纵览库迪以往行事风格,哪回行动不是上来就对瑞幸“贴脸开大”?从门店选址紧贴着瑞幸,到创新做店中店模式,库迪咖啡终于不再追着瑞幸打,而是聚焦自身发展,目光往盈利处看去。
目前店中店这步棋,能撬动多少市场增量尚不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其所面对的市场挑战众多。
《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到2654亿元,预计2024年将增至3133亿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14%。相较于2016年人均年咖啡消费9杯的情况,2023年中国人均年饮用数已上升至16.74杯。无论是市场活跃度还是消费端的增量都在稳步增长阶段。
然而,包括库迪咖啡在内,实现快速扩张的同时,盈利能力始终是衡量一个品牌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库迪咖啡的做法与长期发展的方式存在出入,其系统化经营的方式更像是在短期内要达成某些目标。但从长远来看,除了快速扩张,库迪咖啡还需要更为稳健地发展,保持单店盈利。”伍岱麒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