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賣“不一般”肉夾饃,吃一個就上癮,食客:餅有“蹊蹺”!
肉夾饃是一種非常傳統的小吃,因為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都大不相同,所以說每個地方的肉夾饃也有各自的不同的特色,有些已經形成瞭非常獨特的地方特色,比如說白吉饃,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並非長焦脆,而且非常薄,餅裡面夾的肉用到的一般都是鹵肉,但是在網白吉饃裡面加入的時候,會將肉剁得非常碎,幾乎吃不到肉的顆粒,這就是白吉饃最大的特點。農民賣“不一般”肉夾饃,吃一個就上癮,食客:餅有“蹊蹺”!
還有一種肉夾饃是用最普通的大燒餅夾上大塊的鹵肉,鹵肉是剛從熱鍋裡面撈出來的,切成片或者切成條之後,用醬油等一些簡單的調料醃制,還會介紹一些青椒或者是大蔥以解油膩,這樣的肉夾饃是最實惠的,因為鹵肉是按斤稱的,餅也是一塊錢一個,小一點的是五毛錢一個,經常在外出車的人都喜歡吃這樣的餅,抗饑餓,也便於外出打工的人。還有一種驢肉火燒,魚肉經過特殊的烹飪之後,裡面再加上一些黃瓜絲,豆芽等等,再加入,提前熬好的醬汁,表演是一種非常焦焦脆脆的餅,這種肉夾饃也比較受大傢歡迎,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種肉夾饃是經過多少人改良之後,而且每個人做出來都大不相同。
老板是一個農民小夥子,而且還是一個對吃比較講究的人,平時在傢就比較喜歡琢磨怎麼吃,他在剛接觸到這種肉夾饃的時候,感覺味道還不錯,然而他跟別人的想法並不太一樣,他首先想到的是用什麼辦法可以將這種肉夾饃改良一下,做成自己的味道,於是說做就做,沒想到當初一個小小的想法,讓現在他幾乎忙不過來,表情中有些後悔的成功感在裡面。肉是自己鹵制好的,調料也是自己配制的,光是鹵肉裡面的調料就有40多種,幾乎有一半都叫不上名字,但是餅卻跟其他傢大不相同,讓人吃一個就上癮,不少食客在吃過他傢的餅之後都說:餅裡面有蹊蹺!
從早上起床就開始揉面,面粉用的都是高筋粉,隻有這樣的面做出來的餅才更加酥脆,憑借著他當過兵的臂力,每天早上他都要將這些面團揉上兩個小時左右,想到十點左右開始做餅,新疆一團面稱號,然後搟成三毫米左右的面片,刷上一層酥油之後,像卷毯子一樣將面餅卷起來,但是不能完全選完剩下十公分左右,用搟面杖將剩下的面片兒推開,推到薄的像一張紙一樣,然後用自己特制的工具,順著卷面的方向,將搟開的面片切成面條寬窄,不能切斷,緊接繼續完成之前沒有講完的動作,將這些切好的面條也卷到面團上面。
之後將剪好的面團分成一個個大小均勻的小劑子,分劑子的時候不能直接拽,而是順著面團的紋路順時針旋轉,一直到將面團擰下來為止,接下來將分好的劑子搟成一個個手掌大小的餅,燒上油就可以放在平底鍋裡面烙,等到餅的兩面成型之後,還要繼續放在火裡面烤,這樣出來的餅非常酥脆,加上熱騰騰的鹵肉,真的會讓人吃一口就上癮的,原來這餅的制作方式,也就是食客們所說的“蹊蹺”瞭,這麼復雜的制作工藝,難怪這個餅會好吃也隻有愛吃的人和愛琢磨吃的人才會想出如此復雜的動作來。
小夥子說現在非常苦惱,因為每天還不到飯點兒就人滿為患瞭,一天最少能夠賣出1600個餅,賣到胳膊都是腫的,一個餅的價格5塊錢一個,還有好多人慕名前來拜師學藝,但很少有人能夠堅持下來。你們有沒有見過這種肉夾饃呢?歡迎大傢評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