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梦想是:环游世界,吃遍天下
长大后的现状是:躺在家里,吃家乡菜
小时候很羡慕那些能到处旅游的孩子们,觉得他们小小年纪就“见了很多世面”,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自己,总觉得自卑。
长大后很长一段时间,沉迷于旅行,不是因为爱上了旅行,而是为了“去过”,为了“见世面”,为了成为那个“去过很多很多地方”的自己。
直到有一天,我在西安的人山人海里感受不到任何乐趣,却依然执着于打卡每个推荐景点。
我一天走3万步,却仍然在第二天早上六点钟爬起来,去打卡旅游博主推荐必吃的甑糕,排一个多小时的队吃羊肉泡馍,一边心里感慨:“还没有辣椒炒肉好吃”,一边却怀疑起是不是自己吃饭太挑。
回程时,因为车票紧缺,只能坐10多个小时的硬座回学校,早上还得撑着精神上早八。
然而当我回想起西安的旅途,我想到的是西安的人山人海,兵马俑确实值得一去,甑糕不太合我口味,《长恨歌》是一场不错的灯光秀,住在钟楼鼓楼附近很合适……两三天的极限旅程,在我的脑海里只留下模糊的印迹,还不如“西安的公厕很干净”这个印象来的深刻。
这以后,我的所有旅途就变得悠闲起来了。
去广州我就先去广州塔看看,因为我觉得这是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去过这里就意味着“来过”。
之后就随意转悠,我不再注重每个景点都“去过”,开始在意起整个城市的印象。
广州真的是一个很包容的城市。
广州有很多繁华的地方,珠江新城高楼林立,夜景灯光久久不灭,任谁看了都得说这里真的很现代化。
广州也有很多看起来破旧的地方,城中村的简陋,任谁看了都不觉得这是一个一线城市,反而觉得这是哪里的小县城吧,但是人却很多。
不同地区的美食在这里汇聚,而且基本上都很正宗。你随便走进一家,比如贵州酸汤粉,走进去点餐,老板和老板娘之间交流用的都是自己的方言。于是我便知道,这是背井离乡来广州开店的夫妻档。
而在天津,我就呆了一周左右,真正转悠的时间可能只有一天,因为天气太热了。
但是当我骑自行车走过大街小巷,不需要走遍所有景点,也完全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特点。
这个城市给我的印象是:
小,感觉很容易就能转完。
洋气,各种异域风情的建筑。
慢,看热闹的大妈都不知道自己看的是什么热闹,但是她会不紧不慢地坐在台阶上,也不在意。
吃的方面自然是没法合我口味,毕竟在北方无论是别人觉得多好吃的美味,都难以惊艳一个湖南人的胃。
至于景点有没有全部去过,重要吗?不重要。
下一篇:商青泗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