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吃東西講究個“不時不食”,所以許多美食隻在一個季節或一段時間內出現,錯過瞭就隻好等來年。
於是全年無休的美食風味,一年四季都有新花樣,讓人怎麼吃都不膩。因此說,江蘇這些個冬日美食佳肴,真的很好吃,每一道都是熱乎乎的傢鄉味。
對於無錫人來說,每年的臘月初八都是有吃臘八粥的習俗的,不少寺廟還會派粥。無錫人是吃咸臘八粥的,原料有回芽豆、芋頭、青菜、蕓豆等等,一鍋熬煮,香味撲鼻。
此外,無錫人在冬天也要吃桂花糖年糕,小小一塊桂花糖年糕,需要十來步工序。而剛做出來的糖年糕白白胖胖,趁熱咬一口,軟糯粘牙,香氣四溢。平常可以切片放在泡飯裡燒一燒,也可以油鍋裡焊(hu)一焊。
還有這咸肉菜飯,也是無錫人愛吃的。這個用的是矮腳青,葉肥肉厚,口感甜、糯、滑,與咸肉絕配。
最美味的是掘一筷熟豬油進碗中,充分攪拌,那味道簡直瞭。
而荸薺呢,也是一個很不錯的美食。其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還有著“地下雪梨”之美譽。
對於無錫人來說,每每傢裡買瞭荸薺,要麼連皮放放上蒸,要麼削皮拌糖吃,都一樣的美味。
烤紅薯:這個應該是最平民的街頭美食瞭。每當冬季,看到路邊冒著熱氣的紅薯,就能聞著空氣中甜蜜的香氣,就會忍不住要去買一個。
買來的紅薯先捂捂手,要是挑到瞭紅心山芋,真是甜到心底裡。
醃篤鮮:在無錫一直有“小雪醃菜、大雪醃肉”的習俗,而這道菜就是無錫等江南地區的民間傢常菜。
冬筍加鮮肉,再配上幾塊咸肉一起“篤”,就是無錫人最愛的醃篤鮮啦!
團子:江南人的冬天怎麼能少得瞭團子。就算不是冬至,無錫人也喜歡蒸上兩個團子吃吃。無錫的團子有眾多口味,最特別的自然是菜豬油餡的團子瞭。
蜜汁火方:這個是蘇州傳統的名撰,其與揚州“清湯火方”合稱“南北二方”,清·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介紹蜜腿的制法:取好人腿連皮切大方塊,用蜜酒煨及爛,最佳……餘在尹文端公(即江蘇巡撫尹繼善)蘇州公館吃過一次,其香隔戶便至,甘鮮異常,此後不能再遇此尤物矣。
由此可見,蜜汁火方與清代的蜜火腿有一定淵源。其實,這個火方就是火腿的中方肉質最好的一部分。口味甜咸,菜色呈棗紅,蜜汁芬芳,其味甜咸,風味獨特。
先舀一口湯,淡而不薄、清而不寡、滿口噴香;再夾一筷鴨肉入口,酥爛脫骨,肥美鮮嫩,不油不膩,完美呈現出蘇幫菜“濃不鞔胃,淡不槁舌”的口感標準。
品嘗這道菜,最需註意的就是醬油味——一種混合瞭鮮甜鴨湯的“母油”之味。此外,由於湯被油面蓋沒,看似不熱,一呷燙嘴,也是此菜的特點之一。
對於淮安人來說,天氣漸冷,讓人不由得想到該吃羊肉瞭。
羊肉性溫,被譽為冬天的滋補肉,此時的羊肉味道也最為鮮美。不論是涮火鍋、燉羊肉,還是來一碗熱騰騰的羊肉湯,都能給人帶來濃濃暖意。
中醫更是把羊肉當成溫補氣血、暖中祛寒的佳品,《本草綱目》中曾提到:羊肉能夠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益腎、養膽明目,可謂是好處多多。
邀三兩好友一起去“涮羊肉”,滋補養生還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氛圍。
所以淮安洪澤產的新鮮山羊肉,肥瘦均勻、肉質鮮嫩、口感純正,不管做成紅燒還是香辣,都是不錯的選擇。
黃集羊肉有四訣:“燒餅兩面皮,肉湯能舀起,羊肉參羊血,人參也難比”。而祖傳的主菜肴為紅燒、清燒羊肉等。紅燒、清燒羊肉被評為“江蘇名菜”。大傢可有口服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