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米粉,不一樣的地方米粉各不相同,每一種都各有特點
米粉大戶的省其實挺多的,但無疑湖南的米粉,是人們一提到這種米的衍生物就能想到的特色,如同大部分的湘菜一樣,辣是其必須的,而實際上湖南的米粉在湖南當地不同的地方,又分出瞭很多的派系。每一種都各有特點,各有各的美味之處。
大傢吃的比較多的應該是常德的米粉,雖然很多人把它直接喊成長沙米粉或者是湖南米粉,但實際上是非常不同的,長沙的米粉主要是切的粉,它比較清淡,湯是用大骨頭提前慢燉熬制好的,味道比較原始鮮美,而蓋頭一般是看個人喜好,但是一般大傢都會加上一些比不可缺的小菜,比如當地有名的剁辣椒。
或者一些蘿卜幹之類的醃制品。和長沙當地的米線非常不一樣的常德的米粉,則是以圓圓的粗粉為主的,這種粉的做法比較講究,是是要在大米磨瞭漿水之後拌成坨坨,然後直接上蒸籠去蒸,榨出圓圓的粉之後要在水裡漂一下,然後再蒸熟,而等需要吃的時候,還需要再漂一次,再下水燙開,一般它的湯汁更紅。
人們喜歡加上辣辣的油,然後再配上肉絲,排骨或者牛肉等蓋頭。其中以牛肉粉最為大傢喜歡。在懷化,人們會非常的講究米粉的硬度還有湯汁的入味等問題,骨頭湯也是需要在原湯的基礎上加入新骨慢慢熬制而成。
骨頭用的是羊的骨頭,一碗米粉中必須有的是半個非常好吃的鹵蛋,一點當地特色的香腸,還需要當地的辣子香幹,最後再在上頭撒上寫辣椒沫子,非常的完美!
湖南是個吃鴨子的大戶,這裡的人就很喜歡將鴨和米粉搭配起來,其蓋頭在鴨子身上就能分出很多種,比如說鴨頭或者鴨肉的,還有喜歡鴨腸鴨舌的,還有西湖鴨脖子和翅膀的,羊骨湯和鴨肉的搭配,沒嘗過的一定是要去嘗的。而在邵陽,其粉又跟長沙的切粉和常德的圓粗粉不同,它用的是新米配比著舊年的米一起做的粉。
其他的什麼料也不加,這樣做出來的滅分有彈性切更加的有嚼頭,而且吃起來米香滿滿的,但是有意思的是它吃起來很有嚼頭,但是卻又有很容易被夾斷的順滑感。所以這種粉經得住泡,在湯裡泡著能更入味且不容易發坨。在攸縣,新鮮的肉沫,加上嫩豆腐與蔬菜,是一碗香粉的必需品。
和慢火細熬出來的湯不同,這裡的湯是大火直接熬的,所以湯水的汁頭非常的濃鬱,米粉吃起來滑彈香鮮,這是當地人最地道的傢鄉味。而沅陵臧成地方的米粉湯裡喜歡上不同的香料,比如說八角香葉丁香小茴香等。
除瞭米粉之外,湖南的魚粉也好吃,衡陽和郴州就盛產兩種不同特色的魚粉。衡陽的魚粉比較追求其魚湯的本味,所以湯會被熬制的濃稠且乳白,配上些蔥花與還有小小的紅辣椒調味。而郴州的魚粉卻是紅油的湯,辛辣才是它的標志。但是不管是哪一種,都是美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