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頭相信好些人都吃過它,它曾經是中低層百姓的主要食物,萬惡的舊時會,好些窮人甚至為它”賣兒賣女”,再想想如今挑食的孩子,簡直是冰火兩”重天”!
如今市面上的窩頭,早已經不是原先的“模樣”啦!單純的用玉米面或者雜糧,早已經不適應吃習慣精米的人,做的時候,就得混入些糯米或者面粉等精細的糧食,從而改善它的適口性,吐下去的再也不會“拉”喉嚨!
改良後的窩頭,玉米面和面粉(糯米粉)的比例就顯得尤為的重要,基本上以2:1為佳,有些人在和面時,還會添入適量的植物油和牛奶,以增強它的爽滑度,奶香味也會濃鬱些。
現在的人比較註重飲食結構的合理性,認為常吃些粗糧有益於身體健康,原先的窩窩頭早已不是窮人的“專利”,轉生一變成為富人眼中的“香餑餑”,冰火兩重天!
食材配料:玉米面、面粉、雞蛋、酵母、開水、雞蛋。
制作過程:
碗中倒入300克的細玉米面,再加入200毫升的開水,以邊倒邊拌的方法來,兩手並用操作起來比較順手些,直到把它拌成碎“石仔”的狀態,如上圖所示即可。
然後,再在碗中打入2枚的新鮮雞蛋,繼續用筷子拌勻,再加入2克的酵母粉,150克面粉,再次攪拌均勻後,將它揉成光滑的面團。
面團不用取出來,直接將它擱置在碗裡頭發酵,但是得記得給封上一層保鮮膜,醒發20分鐘左右,再將它取出來用。
待面團醒發至原先1-2倍大時,掰開裡頭見到裡頭有密集的小孔時,再此將它揉上幾分鐘,目的將它裡面的氣體排放幹凈,這樣蒸出來後口感會較好些。
然後,把面團分成大小相等的劑子,再把它捏成窩頭的形狀,(兩邊薄,內部中空——圓錐狀),逐個捏好後,再把它擺入蒸鍋中,底部記得墊上塊紗佈,一是防止粘粘,二是方便清洗。
水開後開始計算時間,全程開大火蒸20分鐘即可,切忌中途掀開鍋蓋,防止冷氣串入進去,否則會影響它的口感,吃起來就會有夾生感。
溫馨提醒:
玉米面的缺陷是沒有筋性,如果不添入些面粉或者糯米粉,揉的時候就容易散掉,團成型比較困難些。
另外有些做法,會添入適量的豆渣,吃起來另有一番滋味,但是它的幹濕度教難控制,稍微有所偏差就不容易成型,但是從口感來講會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