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聽說過:“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這句話,驢肉雖然並不算常見的肉類,但它的味道和營養是有目共睹的。
驢肉,肉質細膩,口感鮮嫩,纖維較短。富含氨基酸以及不飽和脂肪酸,膽固醇含量較低。常見的肉類中氨基酸含量大致如下:驢肉為27.33%,牛肉約為25.34%,豬肉在25%左右,驢肉中的氨基酸含量較高,有這樣一句話說:“肉類鮮不鮮,全靠氨基酸”,氨基酸的比例對口感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驢肉裡面還含有動物膠、骨膠原以及鈣等成分,這些成分非常有利於老人、兒童、體弱者以及病後調養的人快速恢復,為他們提供充足的營養補給。
有網友分析過驢肉受歡迎的原因:豬肉太肥膩。牛羊肉有膻味兒,不是誰都能吃。兔肉脂肪少,不香。鹿類動物(鹿、獐、狍等)也有膻味兒或土腥味兒。狗肉也有腥味兒。驢肉無異味兒,肉質好,肥瘦搭配合理,營養也不錯,所以就被視為上品瞭。
驢肉在一般地方並不常見,但驢肉火燒倒是是不是能看見,熱乎乎的燒餅中間割開,鹵好的驢肉顏色紅潤被切碎,塞進燒餅裡,淋上少許湯汁,一個哪夠吃,必須再來倆!
以驢肉出名的地方主要有河間驢肉,保定驢肉和高唐驢肉。在北京常見的驢肉火燒大多是打著河北河間驢肉的招牌,據說,河間府在古代就是水草豐美之地,所以出產的驢肉也格外鮮美,煮出來的驢肉色澤紅潤、鮮嫩可口,配著香酥柔韌的燒餅,好吃!
河北的保定據不完全統計,城區就有上千傢驢肉火燒店,網友戲稱保定為,全國唯一一個遍地都能看見“驢肉”的城市,保定人愛吃驢肉可見一斑。
很多人都好奇過,既然驢肉很好吃價格也比較高,那為什麼驢肉並不常見呢?
首先,驢養殖時間比較長,比起幾十天出欄的雞鴨鵝,幾個月出欄的豬羊長很多,一頭2000到3000元的小驢至少需要18個月時間才能達到出欄的標準,而價格不一定會有多大的變化,而且驢肉出肉率較低,一次養殖幾十頭驢投資就要幾十萬,還長期不回本,對於很多人來說這麼大筆資金消耗不起。另外,驢肉普及程度不高,與牛羊肉比驢肉的受眾還是很少的。
驢肉被吃掉瞭,驢皮就做成滋補的阿膠瞭,阿膠的美容滋補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小毛驢可真是好東西,不光小朋友喜歡,愛吃的人和愛美的女人都喜歡~